跳转到主要内容

评论:改革,从哪里获得正能量?

来源: 钟纪新

镜报编者按:谘政人士指出,在中共高层的安排中,以「改革」为中心构成一个整体:「反腐」为改革排除「负能量」清扫障碍,「整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改革增加「正能量」提供动力,共同保障今年改革的顺利展开和推进。

进入新一年,中共高层主要忙几件事:一件事是召开本届中纪委的第三次会议,部署新一年的反腐工作。有接近高层的人士观察到,这一代领导人的危机感之强烈大大胜过他们的前人,因为他们从进入决策高层的那一天起,就已切身感受到腐败动摇并摧毁执政党的执政根基、进而使执政党面临丧失执政地位和自身分裂、分化、分崩离析的现实威胁,特别是中共十八大前薄熙来的祸乱几令政治交接陷入危局而中断的那段经历,更令他们刻骨铭心,若面对腐败再不警觉奋起,执政党甚至连自救的能力和最后机会都会不复存在。

几件大事齐头并进

有来自高层内部的消息称,中共高层将进一步扩大反腐的范围和层次,一些过去因种种原因被迫搁置的「要人要案」也要重新启动审理和纠察。在中纪委内部,一个新的办案「原则」在悄然树立:「老虎、苍蝇一个都不放过」;涉案人物的职务越高地位越重要,越是要先抓先办。「打得老虎大,产生的震慑力大,加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力量更大」。很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在近一段时间里看到更令人震撼的反腐行动。

启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简称「深改组」)工作和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两大动作,格外为中共高层所重视,而「深改组」对今年改革的部署和人员构成及改革专项小组的设置,最为引人关注。1月中旬,中共领导人召集这个领导小组的全体组成人员召开了建组后的第一次正式全议,确定的工作规则和专项小组的工作分工,研究决定了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对今年改革的步骤、任务作了具体安排。人们注意到,这个领导小组内的专项小组的设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几乎覆盖了当前深化改革的所有重点领域,其中有三个专项小组--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小组、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小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小组--都属於和涉及政体制改革,这种组织设置别有深意。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单列一组,似乎更具意味。

对执政党的「纪检体制」进行改革,这在以往是一个很少有的提法,这次提出并单列改革专项,在很大程度上无异於宣称「政治体制改革」。纪检体制既是执政党政治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其权力高度集中体制的一个完整「复制」,现行纪检体制所有弊端的总根源,也就在於此。所以立项对纪检体制进行改革,势必剑指执政党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之弊,其意义非凡,虽看似在「纪检体制」之一域,其影响及作用却在执政党政治体制之全盘。

一位参与中央深改组相关工作的人士透露,在研究如何将改革方案变为改革行动问题时,中共高层就深切关注到来自各方面的这样一个吁请:如果没有来自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支撑和动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变不成全面改革的实际行动。你可以不提「政体改革」,但是现行政体的哪一种束缚,都对各个领域的改革有着实实在在的消解和阻截作用,例如党的系统对政府系统、行政垄断型国企的一体化的管控制度,就使这两个足以影响和决定经济体制整体状态的关键领域的改革颇多掣肘。

类似这种例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领域可谓比比皆是。只要想改革,就绕不过这种现实矛盾。正是认识到不对现行政体进行改革就无法推动全面改革,中共领导人在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专项改革机构的设置上,就采取了加重关涉政体改革专项机构设置份量的做法。这种做法,在中共十八大的改革《决定》中是没有预设的,而现在加重关涉政体改革专项机构设置的份量,却未明确提及「政体改革」,估计有「策略上考虑」的因素--因为中共高层历来都认为「政体改革」矛盾纠结歧见纷繁,稍有闪失就有「失控」之险,甚而引发「颠覆性」局面,决不可轻言触动。不过将政体改革的总体性难题分解成若干个改革议题和取进路径,则有助於化解现行政体与各领域改革间紧张的对立冲突关系,例如在党的建设方面,在民主法制领域,在纪检体制上,都有政体改革的题目可做,而且做起来不会引发大的政治风险和失控。这是中共高层在「深改组」中加重关涉政体改革专项机构设置份量的又一重考虑。
有谘政人士指出,对2014年的改革选项,近日中共领导人给出一个确定的标准和原则,这就是:全社会高度关注、各方面抱有急切期盼的问题,就是推进改革的重点和先发领域。在这个原则前提下,改革要注重:1,突出凝聚全社会改革共识和合力,致力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突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突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4,突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做到行动快、指向准、落点实,让民众得实惠,激发促进社会和谐、合作的正能量。按照上述原则,中共高层确定今年的改革将从以下方面和领域逐步向前推开,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商注册制度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金融和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这些改革大都在去年陆续展开,今年重点是完善制度建立规范投入运转产出改革效益,而新的改革领域,则将依据上述原则予以确定。

春节前,中共高层结束了已在省部一级党政机构(包括中央政治局)开展了一年时间的第一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将其推至地、市、县、乡一级等基层党政机构继续开展。

除「负能量」增「正能量」

接近中共领导人的谘政人士指出,在中共高层的安排中,以「改革」为中心构成一个整体:「反腐」为改革排除「负能量」清扫障碍,「整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改革增加「正能量」提供动力,共同保障今年改革的顺利展开和推进。谘政人士分析,中共高层的这样一种工作安排,在他们自己的理解上当然是很有章法和力度的,而且似乎也正在产生积极效果。但是如若要将改革持续地坚持下去并达到预期目标,恐怕还不能满足於此,还要考虑到以下情况。

这一轮改革,是30多年前开始的那场改革的继续。与上次改革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甚而是改革性质上的区别。其中两个区别,执政高层必须正视:

一,上次改革(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是从体制内和体制外几乎同时展开,而且体制内外的改革相互呼应推动,改革呈现出活力充沛创造性十足的生动局面。而这次改革则主要是从体制内自上而下顺序启动,体制外的改革呼声虽然强烈且动力充沛,但力量分散,方向多元缺少施展余地,并且很难与体制内进行沟通形成呼应,更不能为体制内的改革力量所整合。体制内改革动力的匮乏,其根本原因,在於其高度集权制的官僚政治体制没有与市场化的经济改革进程相配合进行相应改革。所以,试图在不触动这种体制的情况下来推动改革,恐怕也只是一种祸福难断前途难判的「尝试」。 

二,30多年开始的那次改革,总体上是「改革的动力大於改革的阻力」。而今天再次启动改革,则已变成了「改革的阻力大於改革的动力」。改革的阻力来自多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强大的官僚阶层和集团及其意识形态。这样一个庞大利益集团及其官僚体制、意识形态的「崛起」,几乎已达到其「历史顶峰」,它们早已失却任何变革的动力和思维,但却有抵制和对抗任何改革的十足力量。在当下,至少他们对取消他们控制和支配资源特权的「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作用」的改革,对「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的相关改革,对保障司法的公正独立的改革等等,是不会持积极态度。
接近中共高层的一位谘政人士近日就透露,在送高层人士参阅的一份「内参」中,反映了大多数中下层干部对刚刚开始的「全面深化改革」将使他们失去特权、利益及各种各样的升迁、发财机会而表示不满和抱怨的情况。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深化改革的阻力会越来越大,对此要有足够思想准备。

这种情况所产生的是一个效应:一场宏大的改革要依靠官僚集团推动,而这个官僚集团却十分缺乏推动改革的动力。这正是中共高层现在要面对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谘政人士向中共高层指出,在缺少政治体制改革支撑的的条件下,要完成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在体制外找不到可以独力承担这个重任的社会力量,唯一可依靠的依然是体制内的官僚集团。若这个集团没有改革积极性,改革难以成就。
问题在於,当下业已在各个领域逐步展开的全面改革,在其广度和深度上都会削弱、减少、限制、规范和取消官僚集团的权力及利益,他们在上一轮改革中所形成、所习惯和熟悉的施政规则和执政方式都会发生改变。如何让他们再次拥有积极性并有所作为呢?这对中共高层来说的确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政治课题。

制度建设可转化「正能量」

到目前为止,中共高层应对上述这个挑战性政治课题所采取的基本方法,就是「反腐」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加一个带有体制变革性质的大动作:成立两个新的中央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强化集权以增大对改革的推动力。

对此,谘政人士向中共高层提出:持续加大反腐力度很得民心,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执政合法性非常必要非常有价值;执政党大可不必担心「反腐反到底」会动摇执政地位破坏政治稳定,因为「反腐反到底」也可能会造成一时混乱甚至动荡,但这种混乱和动荡要大大小於「半截子反腐」留下的祸根所可能造成的「颠覆性」政治祸乱。但是也有必要看到,反腐因其在制度上存在人治因素多於法治因素,封闭多於公开,专权多於民主,所以持续加大反腐力度,虽然可以对党政官僚集团形成很大震慑并能够使其行为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但是要使「反腐」成为党政官僚集团产生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正能量」的一种推动,却是难能奏效的。要做到这一点,当前执政党正在持续加大力度的反腐行动,不但要注重所谓「制度建设」,还更要注重增重增大法治、民主、公开等「现代治理元素」在「制度建设」中的份量和地位,只有这样,党政官僚集团才有可能从过去仅仅是反腐机器中的「被动客体」,转变为同时也是反腐行为的「主体」,从而产生出在其他领域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的「正能量」。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中共新领导人将「党的群众路线」视为执政党的「生命线」而给予极大重视,试图通过这项政治活动启动执政党内早已稀薄奇缺的「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的复苏,唤醒党政官僚集团的政治及道德良知,并由此产生出参与和支持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当然是一种良好愿望。但是「群众路线」作为执政党的一种「工作方法」而不是一项政治制度,它的最大缺陷,就在於它没有与民主建设联系起来并走上制度化轨道,如果真正要让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起到让党政官僚积极投身当下改革的激励作用,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借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机会注入政治民主建设的要素,例如可从「开门」搞教育实践活动入手,让公民有更多管道和方式有序参与,建立官民间协商对话机制,将其与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某些民主性政治功能进行衔接等等,这样一方面能将体制外支持改革的巨大能量引入体制内,同时带动体制内官僚的改革积极性。

当然,激发官僚集团积极投身当下改革「正能量」的最佳选择,是开启政治体制改革的「视窗」。事实证明,只有推进在「赋权」、限权、控权等关键环节上的政体改革,才能使党政官僚集团摆脱现行政体的羁绊和他们对现行政体及其特权利益的固守及留恋,才能重新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将官僚集团引上积极投身改革和公平、正义、文明的健康为官之道。对此,中共高层是有认知的,只是限於多种条件的局限,他们暂时不能做出有突破性的较大动作。

关注高层的两个行动

不过,他们也并非不做任何动作。几位接近中共高层的谘政人士提醒关注此事的人们注意中共高层的两个行动:

一是刚刚成立的两个中央机构(国安委、深改组)。人们大都将高层的这个举措,视为是一种强化现行体制功能的高度集权,甚而认为这种「史无前例」的高度集权,恰恰证明执政党目前「史无前例地缺少自我更新、推动改革的动力」,否则不会采取这种行动。但是谘政人士指出,1,高度集权并不等同於专制;2,这次集权行动的目的在於倾尽全力打开缺口排除阻力,将已经变得十分艰难的改革事业推向前进;3,这次集权并非是一种加强现行政体的行为,而是一种对现行政体进行改组、重新整合的行为,它很可能会成为真正迈出政体改革第一步的一次重要准备。

二是与中央成立两个新机构相同步,今年很可能对国务院现有的27个部门再次进行「大部制」式行政体制改革,将国务院新组成部门从27个减为18个,直属部门减少至仅剩6个;同时,将从中央到地方已延宕多年的事业改革一并推开进行,所有事业单位根据其职能或转为企业或转为民间团体及机构,或与行政机构合并等等。这个行政体制改革的动作之大,为30多年来之最。现在这个改革方案已形成,正在听取各方意见,安排具体实施步骤。谘政人士分析,减少行政层次、环节及功能,大幅度转变政府职能,向社会和市场下放权力,是这次行政体制改革的中心和重点中共高层有一积极意向,即:这次行政体制改革会在相当深层次上触及政治体制,但一定不能因此像以往那样停止不前,而是可以由此提出政体改革的课题,探索向政体改革有效推进的途径。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信号,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终究会走上由政体改革统领和提供强大动力的轨道!

3月初召开两会,其中一大看点,就在国务院的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方案能否推出并得到通过。另外,人大制度本身的改革将会怎样进行?「根本政治制度」长期尸位素餐,是人大代表们可以允许的吗?也为人们多所关注。还有,当下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占用金融资产越来越多业已变成中国经济的灾难性祸害的问题,一年多来未获任何缓解,对此执政高层如何在两会上做出解释并拿出可行性办法,更是人们甚为关切的。总之,难题很多,挑战很大,这一届执政高层都遭遇上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