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从东北透视中国经济四大困局

来源: 渔樵夫
 
东北地区当前所面临的体制困局、转型困局、产能过剩以及人口红利锐减四大困局,恰正是或即将成为全国所面临的难题。东北经济可以看作是中国实体经济的缩影,「东北困局」如何破解,不仅攸关中国的再工业化进程,更牵涉中国经济整体走向,并在经济下行周期内,对宏观经济走向具有指向性意义。
 
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年,但如今即将进入第四季度,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尤其是雄鸡版图之首--东北三省遭遇「滑铁卢」,各项经济指标全线趋冷,令中央保七硬任务更增变数。作为中国四大经济板块之一,东北地区出现整体经济下滑在改革开放以来实属罕见,习近平李克强三个月内接连现身东北,更是凸显中央忧心之重。

区域经济塌陷敲警钟

作为共和国「长子」和中国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东北地区当前所面临的体制困局、转型困局、产能过剩以及人口红利锐减四大困局,恰正是或即将成为全国所面临的难题。当前东北经济陷入困境,可能正是中国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开始,不单是东北,西北地方、西南地区,包括中部地区或都将面临此挑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东北经济告急正释放一个危险信号,并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区域性塌陷」样本,如处理不慎,甚至会产生连锁反应成为全域性问题。

当前,区域经济失速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定时炸弹,避免其他地区出现蔓延式塌陷和经济断崖下跌,是中国许胜不许败的政治硬仗。而要打赢这场硬仗,必须迎难而上打破体制坚冰,根治国企「计划」顽疾,推进改革突围战和转型攻坚战,唯如此,区域性失速才不会演变为全域性失速,中国经济才会避免硬?陆,「十三五」才会顺利开局。

重工业中心东北三省,曾是骄傲的「共和国长子」,其拥有黑土地、北大仓、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而在中国新一轮经济转型大潮中,这位「长子」却严重掉队,东北经济遭遇断崖式下跌困局。

据统计,2014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速全部处于中国后五位。今年上半年中国31个省(市、区)GDP排行榜上,东北三省仍是最低迷地区,辽宁、黑龙江、吉林分列中国经济增速倒数第一、第三和第四。增速最慢的辽宁省,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仅为2.6%。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远低于中国平均水平,在中国四大区域板块中经济下行压力最巨。

从上半年财政数据上看,东北三省财政收入亦出现大幅「坍塌」。辽宁财政收入去年同期增长6.3%,今年则负增长22.7%,增速回落了29个百分点。黑龙江和吉林去年上半年财政收入亦保持低速增长,增速分别为2.7%和5.9%,今年则纷纷迈入负增长行列。

在经济新常态下,「三驾马车」的集体下滑对东北装备制造业、冶金、钢铁等支柱产业冲击巨大,工业生产陷入困境。随之而来的是,房地产投资乏力,民众购买力下降,楼市遭遇千斤之压。

今年中国经济淡风大吹,东北经济告急已令中央保七硬任务百上加斤,作为中国「保增长」最优先区域和最关键战场,习李三个月内分别现身东北,显示中央高层忧心之甚。习近平更在吉林表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警惕骨牌效应「塌陷」蔓延

事实上,产业结构单一,易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东北并非孤案。有观察家指,近年来,随?东北资源不断减少,能源经济带西移,西部的能源地位逐渐抬升,煤炭、石油等资源同样丰富的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开始崛起,但它们在不久的将来或将面临东北现在的考验。而从今年一季度各地发布的经济数据看,煤炭大省山西、钢铁大省河北GDP排名亦印证了这一点。

去年以来中国楼市进入下行通道,钢铁大省河北受到的影响可谓首当其冲。该省GDP增长率由2010年的12%下降到2014年的6.5%,与吉林并列全国倒数第四。煤炭大省山西经济增速亦每况愈下,随?煤价一路下跌,山西GDP从2010年的13.9%下降到2014年的4.9%,在31个省份中垫底,2015年一季度更硬?陆到2.5%。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山西省会太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仅0.1%,与2013年8.1%的GDP增速相比,可谓云泥之别。

东北经济拉响警报,正是释放一个危险信号,该地区很可能成为国内经济「区域性塌陷」的一个样本。观察家指,东北地区经济失速如不能力挽狂澜,或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开始,不单是东北,西北地方、西南地区,包括中部地区都在面临区域失速的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相继熄火,如此类区域性经济坍塌形成骨牌效应,致使区域性失速大片涌现,无疑将触发更多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拖累整体经济失速甚至发生经济逆转,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从而延缓中国现代化和改革开放进程,因此必须高度警惕。

中国攻坚「四大困局」

东北地区是中国最早工业化、国企占比最大的区域板块,工业化进行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撞上发展天花板,因此,东北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困局,恰正是或即将成为全国其他地区所面临的难题,某种意义上看,东北目前所遭遇的发展困境具有全域性意义。

一、体制困局。尽管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已30余载,但东北经济的体制性弊端和结构性弊端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计划经济的胎记仍重。

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东北在发展中面临?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市场化程度低、企业效率低等问题,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挤压非公经济生存发展空间,拥有较强的「政策依赖症」以及「投资依赖症」。东北经济出现困局,国有经济占比高,计划痕迹严重,市场发育不足,民间经济不活跃,造成了东北经济僵化,而体制机制的长时间僵化,计划经济思想根深蒂固无疑成了发展阻碍。诸多东北人还停留在「进大国企、端铁饭碗」的思维,有人把东北人评选为全国「最贪恋体制的动物」。在东北,大政府、小社会,强政府、弱市场的特点鲜明。而这一切,无疑成为改革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二、转型困局。东北地区结构转型多年,但目前仍以重化工业、大型国企为主。有数据显示,本世纪初,东北国有企业占到了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目前已降至50%左右,但仍高於全国30%的平均水平,仅辽宁一省的央企数量就超过千家。而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比重中,辽宁传统产业约占90%,新兴产业约占10%,比例严重失衡。

东北产业结构单一成为痼疾,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涌入采矿业、重型设备和房地产行业。东北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占中国的三分之一,今年以来重化工业低迷,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下行,产业结构单一的东北所受冲击显而易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下降9%。
产业结构过老过重,老旧设备、老旧工艺、老旧技术生产的产品竞争力低,导致企业竞争力乏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困局。

当前,经济调整对于产业结构单一的地区将形成较大冲击,甚至会触发区域性塌陷风险,而当实体经济发生重大调整的时候,更会诱发全域性系统性风险。
三、产能过剩困局。2008年内地政府「四万亿」刺激大单,制造的投资泡沫和产能过剩曾一度是振兴东北经济的强心针,但如今却成为拖慢经济的后遗症。

在「四万亿」大单刺激下,东北三省大干快上,排兵布阵造船、钢铁、石化、汽车、水泥、装备等传统产业,一些本该淘汰、限制和转型的落后产能的投资规模不降反升。2008至2012年,东北经济平均增速达到1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投资贡献率畸高,有的年份甚至接近于1,而与此同时,消费贡献率则越来越低。

如今,「四万亿」的负面效应显现,产能过剩成为东北经济的「烂尾楼」,煤炭企业龙头巨额亏损,大庆油田减产,水泥行业约半数过剩产能只能一度停产自救,产能过剩令三省经济雪上加霜。

四、人口困局。从当年的「闯关东」到如今的「孔雀东南飞」,东北地区人口已从净流入,变为净流出,「人口危机」挑战前所未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生育率分别为1.03%、1.03%和1.0%,远低于全国水平的1.5%,仅比北京、上海等极少城市略高,甚至低于日韩。

与此同时,东北三省老龄化程度亦在加剧。2013年,黑龙江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58.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4%。据预测,2020年黑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765万,老龄化水平将达19%;2045年黑龙江省老龄化水平将达33%以上。

大刀阔斧兴改革

作为中国的能源、重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经济可以看作是中国实体经济的缩影,「东北困局」如何破解,不仅攸关中国的再工业化进程,更牵涉中国经济整体走向,并在经济下行周期内,对宏观经济走向具有指向性意义。

东三省当前所面临的四大困局,有其区域经济特殊性,但亦有共性因素。临危救急不如彻底改革,拯救中国经济区域性失速最终仍要靠大刀阔斧的深化改革,靠市场化推动,而其中,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决定东北经济突围战成败。国企不真刀实枪的改革,市场体系建立就是纸上谈兵,优良的投资发展环境亦无从而来,可以说,国企「计划」顽疾不除则东北振兴无望。

经济学家周其仁便表示,从紧迫性来看,恐怕现在不亚於90年代上一波国企改革的时代环境,从机会成本的视角看,当下盈利的国企如不深化改革,将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妨碍国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实际问题,代价将不但是一个经济部门的,也是国民经济全域性的;不但是经济的,而且还是社会的和政治的。

突围国企改革,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在新一轮体制改革的使命之下,东北乃至全中国的国企改革已不容蹉跎。

除国企改革外,加速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现有单一的、以制造业重工业为主的产业模式,提升经济品质和效率亦是题中之义。这需要,提高高端产业链比重,降低经济中能源、原材料加工等重工业比重,以具有高附加值的战略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为突破点,形成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并以此为核心带动周围相关行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只有成功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这些「塌陷」省份才能走出「断崖下滑」困局。

编注:本文由香港《镜报》供稿。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