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中国首办G20为何选杭州

来源: 小寒
杭州是首个提出「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城市,早在2004年就启动实施了「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目的是要让这座旅游城市在国际上富有鲜明的城市个性和魅力,具有高品质的国际旅游环境。G20的召开将加速这个目标的实现。
 
不少媒体用「蝶变」这个词来形容杭州这座「闲适」的中国江南名城。在2015年11月的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於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

古城杭州期待G20峰会
G20峰会是主导全球经济风向的首脑级峰会--新中国成立后,杭州还从未举办过如此高规格的国际会议。当发令枪从遥远异国响起的刹那,杭州便开启了「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好效果」模式,目标是打造一个更具国际化的大都市。短短几个月,这座以「人间天堂」闻名于世的中国二线城市补齐了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等短板。

8月5日,G20峰会倒计时一个月,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在与媒体见面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杭州正在「全力以赴」,确保二十国集团峰会召开的「万无一失」。当天,《浙江日报》在G20特刊卷首语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浓缩历史的古城杭州,正盛装等待30天之后那场与世界的遇见--每一个字眼都渗透?杭州这几个月来在巨大压力下的不遗余力。

这是一种要证明自己的心情。

其实,早在2014年11月的布里斯班G20峰会上,就已确定将由中国举办2016年G20峰会。这个消息传出后,一直没有对外正式公布举办城市。虽然中国是G20的创始成员,但这还是2008年G20领导人峰会对话机制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G20峰会,不少人猜测,应该会选在有举办过APEC峰会经验的北京或者上海。所以一年之后,当习近平宣布将由杭州接过安塔利亚的接力棒时,还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为什么是杭州?
习近平在宣布举办城市时其实已经给出了理由--他赞誉杭州「风景如画,堪称人间天堂」,并强调:「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相信2016年峰会将会给大家呈现一种历史和现实共同交汇的独特韵味」。

人间天堂,历史悠久的美景
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晚期文化。杭州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五代的吴越国(907-978)和南宋王朝(1127-1279)两代定都於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截至2013年,杭州市已有西湖、六和塔、岳飞墓、西泠印社、京杭大运河等38处遗产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当然,杭州最著名的还是美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出自南宋文人范成大《吴郡志》的俗谚在中国无人不晓。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凡与杭州稍有缘分都会留诗为证:「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重湖叠_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不胜枚举。

杭州之美对外国人来说也并不陌生。在十三世纪,马可.勃罗就在游记中赞叹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2011年,杭州曾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全球最值得去的41个地方」。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将杭州评为「国际花园城市」;西湖和京杭大运河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
G20峰会是全球经济合作论坛,在选择举办城市时,经济发展当然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而杭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首先是GDP总量,2015年杭州市GDP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大关,达到10053.6亿元,成为中国大陆第十个GDP过万亿的城市。

在经济新业态方面,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及收购富豪汽车的中国吉利汽车的总部都位於杭州。阿里巴巴2014年纳税109亿元,平均每天纳税近3000万元,以「阿里系」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集群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创新创业发展,使杭州成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并且连续多年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而《福布斯》杂志则将杭州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一名。

据尼尔森的数据显示,杭州电子商务在全国乃至全球已经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目前杭州集聚了全国超过1/3的电子商务网站。在电子支付、云计算、快递、网络行销、信息技术、运营服务等领域,涌现出众多专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交易平台和全球最大的电子支付平台。

此外,杭州在2015年果断关闭了杭钢、半山电厂、萧山电厂等高能耗产业,成为大陆唯一一个「没有钢铁厂、没有燃煤电厂、没有黄标车」的「三没有」城市。这在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提高了杭州的空气品质。今年7月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生活品质报告显示,中国35个大城市中,杭州与宁波的生活品质主观满意度是最高的。

「在杭州,只有家人和朋友」
虽然杭州不像北京和上海有多次重大国际会议举办的经验,但杭州在中国外交历史上曾多次扮演重要角色。

最为知名的当属其在1972年尼克逊访华中发挥的作用。当时,奠定中美建交的《中美联合公报》谈判异常艰难,正当谈判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周恩来提议改换谈判地点到杭州,最终中美双方在杭州八角楼就联合公报达成一致。

另外,提到杭州,就不得不提「旅游外交」这个词。2015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旅游外交」这一概念,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率先实践了「旅游外交」。今年7月,通过「海选」,中国的英文计程车司机周震家庭,美国加州音乐人Capaldi家庭及中美各一名媒体人,被杭州市正式聘任为「杭州公共外交友好使者」,共同横跨亚欧、美洲大陆,途径7个国家、8座城市,环球旅行30天,宣传推介杭州城市形象。

其实,民间交流一直是国家友好的重要基础,旅游则是一种最佳的民间交流形式。1980年《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中就提出:「旅游是世界和平的关键力量,并能为国际理解和相互依赖提供道义和理智的基础。」来自美国家庭的梅尼科·卡卡帕尔迪,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印证了这种说法。

梅尼科在美国的时候只听说过北京、上海、香港,看到的关于中国的图片无非天安门、长城。来杭州之前他想像中这应该是个拥挤、喧嚣的都市。而当他和太太、女儿站在城隍阁上,听?古筝、喝?龙井、俯瞰整个西湖时,心是宁静的,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宁静。「我第一次来到中国,能成为杭州大使非常荣耀,我也非常愿意成为公共外交友好使者。在来到杭州之后,感觉世界就是一个家,大家都是一样的。在杭州,根本没有外国人,只有家人和朋友,我觉得我们更像是家人。」

G20会给杭州带来什么?
G20就像一个「放大镜」,是杭州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契机。届时,大批外国记者、外国游客的涌入让全世界的人关注杭州、了解杭州。那时,会有更多人看到西湖的秀美,钱塘江的大潮,更多人懂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的意境。杭州城市在世界的知名度,无疑将大大提升。

8月8日,由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和BBC World创意团队合作的《欢迎来到G20杭州》的15秒杭州旅游G20动画宣传片在BBC首发。打开这个15秒钟的宣传片,你立即会被其热情所感染,欢快的音乐、多彩的画面……无不传达出杭州的热情好客。快闪的画面中,你能发现很多熟悉的场景,阿里巴巴的「蜂窝楼」,钱江新城的「金球」,著名的西湖断桥,还有大片的茶园……「杭州历史、现代美丽多元的元素都在里面了。」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市场处处长姜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其实归纳起来我们想说的就一句话:杭州欢迎你!」该宣传片将通过BBC World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俄罗斯等欧洲国家播出,尤其将在9月1日至5日期间密集播放,预计总体覆盖约2000万人次。

杭州是大陆首个提出「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城市,早在2004年就启动实施了「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目的是要让这座旅游城市在国际上富有鲜明的城市个性和魅力,具有高品质的国际旅游环境,拥有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G20的召开无疑将加速这个目标的实现。

对于生活在杭州民众来说,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是他们能切身感受到的「G20福利」:六条地铁,四条城际轻轨,十条市区高架快速路、地下快速路和过江隧道……大批交通项目正陆续启用。而在杭州官方看来,G20峰会不仅是一项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推动杭州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民生改善的重大发展机遇。

G20峰会,众多大国领导人及政府首脑,知名大企业的领袖人物都会莅临杭州,直接了解杭州,这无疑将有助於杭州招商引资,推动贸易合作,对接全球的优质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这个经济活力之城的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编注:本文由香港《镜报》供稿。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