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镜报评论:2014年将成中国新改革元年

来源: 闵之才

改革本质上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可以预见,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还是司法体系的改革等等,都将遇到层层阻力。因此专家建议,中共应做好两手准备,在全力推动改革的同时,也应做好防范措施,使2014年的改革元年顺利开局破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最强音,2013年堪称中国改革共识的形成年,2014年则毫无疑问将是各项工作以改革挂帅的新改革元年。伴随着改革的推进,将会出现新一轮高层人事变动与权力格局的重构以及中国社会各种利益的再分配。改革全面深化的开始,也必定是改革与风险相互交织新阶段的开始,因为改革之路绝非一帆风顺。

两新机构带动高层人事变动

此次中国启动全面改革的最大的亮点就是两个部门的设立,一个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另一个为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两个机构的性质或职责是什么,究竟是党的机构、智囊机构还是政府机构,2014年「两会」期间或之后应该会有更清晰的界定。如果是前两者,则不需要全国人大批准,而如果是国家政府部门,则2014年的全国「两会」很可能会投票批准正式成立这两个机构。

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认为,国家安全委员会职责将涉及对外、对内两方面的国家安全,「肯定是各部门的综合」。「从法理上来讲,国家安全委员会应该是国家主席领导下的机构,而不是党口机构,也不是国务院的组成机构。」

但中央编译局一位曾向高层建议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研究人士则认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应该是国家安全的『小内阁』--就像国家计委曾被视为『经济小内阁』一样。」其应是一个横跨党、政、军,涉及国家安全事务的各部门首长的定时会议,「更多的是一个议事会议、其政策协调、统筹的作用,带有战略谋划性质」。

该研究人士表示,不能将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一个政府部门来看待。「既可以将它看得很实,也可以很虚:它有点类似於中央成立的各种领导小组,当然,国家安全委员会一旦成立,其规格将高於其他领导小组」。而由於其不是一个新设立的政府机构,因此也就不用经过全国人大批准。

不管两个机构本身是否需要经人大批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机构的「领衔者」很可能在2014年「两会」期间或「两会」之后中共或宣布一系列新的人事调整中产生。 

一般认为,这两个机构将会由级别相当高的人士来担任,而谁将进入这一机构,进入者所留下的空缺由谁填补,这是最值得关注的政治动向。它不仅仅意味着未来改革全面落实的力度,也意味着在奔向十九大的权力调整中不同角色的权重变化。

按照一般常理,中共常委由政治局成员产生,并且受到年龄的严格限制,那么未来核心领导层的更替便可以在上述权力变动中找到一些端倪。从这个角度而言,2014年的人事变动可能会影响中国未来10年乃至20年的人事布局。

例如,外界传言韩正将进京,担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这个职位,那么谁来接替他上海市委书记的位置呢?这是一项极为重大的人事变动,外界普遍猜测,现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可能性最大。而栗战书的空缺很有可能由现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习近平总书记办公室主任的丁薛祥接任。
同样,假如现任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如外传的那样转任国安委的要职,那么作为中共中书记核心智囊的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将由谁取代也格外值得关注。王沪宁是三位国家主席在国内和外交政策方面的亲密顾问:胡锦涛、江泽民,以及现在的习近平。如果王沪宁易职,则意味着习近平将启用自己的最亲密最核心的幕僚。

如果从能力而言,各方普遍认为王沪宁是国安委的最佳人选。不过,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向外界透露,他听说王本人对这个位置并不感兴趣。

两新机构谁人领衔版本多多

对于国安委和深改领导小组的一把手,外界普遍认为将由中国高层人士出任,问题是高层高到什么程度?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本人极有可能领衔至少一个机构。

由於国家安全委员会整合了多个部门,其中包括军队,因此其最高领导人最大的可能是习近平本人。外界猜测国家安全委员会将把公安、武警、司法、国家安全部、解放军总参二部三部、总政的联络部、外交部、外宣办等部门,全部揉并在一起。

据传,习近平将亲任国安委主席,包括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等3名政治局常委将担任副主席,而委员会的委员包括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副总理汪洋、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两名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和许其亮、国防部长常万全、公安部长郭声琨、国务委员杨洁篪和总参谋长房峰辉等。国安部长耿惠昌可能担任秘书长,而两名副秘书长分别是现任政法委秘书长汪永清及武警司令王建平。

消息若属实,则意味国安委将一统最少7个在不同领域拥有最高决策权力的中共中央常设小组,包括习近平任组长、俞正声任副组长的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张德江领导的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俞正声领导的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和刘云山为组长的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如果说国安委的一把手已无悬念,那么深改领导小组的一把手则值得讨论。究竟是由李克强还是习近平主导这一机构,「两会」后应该会有线索。
目前,已经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掌管中国经济的决策,并且从该小组的成员来看,其本身也具有强烈的改革色彩。李克强所领导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已经承担了中国改革的绝大部分内容。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由他担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组长,中国接下来的改革政策与思路将是连贯的、水到渠成的。

但是,目前有关习近平亲自兼任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呼声也很高。专家分析,目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能改的前30多年已经全部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最高领导人强力推动。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专家萧功秦认为,「现在集中权力很重要。这个时期需要一个强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这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必须既具有声望,又具有得到制度保障的权力。」

有海外专家分析认为,假如这次高层政治格局「重构」真像有人建议的那样,由习近平兼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职务,那么,习近平就是党、政、军、国安、改革「五位一体」,中国将毫无疑问的进入「习近平时代」,中国就是「习体制」。
但是,如果这个「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合署办公,由李克强兼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职务。那么,在未来10年,就会形成由习近平抓党、政、军、国安,李克强抓财经和改革的「习李体制」,或者说是习近平抓党、政、军、国安,李克强抓财经和改革、王岐山抓反腐的「习李王体制」。

反腐进入「新周期」或有大动作

接近中纪委的多位专家确认,中纪委及最高司法机构已将「法治反腐」作为行动的圭臬,并正在酝酿完善各种制度。2014年纪检系统的改革将进入活跃期,与此同时,反腐将会有更大的动作,可能会有更多的贪官落马,除了苍蝇,也不排除有「大老虎」。
知名法学家、廉政研究专家姜明安向媒体透露,中纪委或将面临改革,包括取消「双规」、反腐机构整个职能等。他表示,中共高层已在某些方面达成一定共识,比如,今后对于构成犯罪的官员将直接由检察系统执行侦查、批准逮捕等。他猜测,若这项改革顺利实施,针对官员的双规制度就可能会走到尽头。
中共取消双规 这一党内部规范的「司法程序」将为中纪委反腐纳入规范的司法程序铺路搭桥。有分析人士表示,「拍蝇打虎」固然值得赞赏,但在反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有效约束才行。而且根本解决之道和保障仍然是将反腐败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强调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作用,以法律制度约束自身和约束各级官场人员的行为。

有中国媒体通过分析中纪委近期一系列重大动作和部署发现,新一轮纪检改革围绕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来展开:一条明线是,对纪检领导体制进行调整,强化上级纪委的领导权,实现了权力矩阵的重整;一条暗线是,重新规划纪委的职能定位,抓「主业」、缩「阵线」,在工作机制上向法治化转轨。

除了重要人事任命权「上提」以外,上级纪委还加大了对下级纪委事权的领导。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今后,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这较之以前,也是一个重大调整。

三中全会之后,王岐山领衔的中纪委谋定后动,奋力前趋,主动在在官网连发6篇重量级文章解读三中决定,12月11日发布的文章更指向党内领导层官员的生活保障制度。文章首先痛批特权思想和作风,要求消除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过高、享受待遇过多过高、利用职权为亲属或身边人员谋利、凌驾於法律制度和组织之上等特权作风。具体来说,「当务之急」是「抓紧」制定有关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警卫、公务接待、福利、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除此之外,还有探索实行官邸制等一系列配套、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

当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制度建设固然重要,民间舆论却比较关注中纪委会采取何种立竿见影的举措。引起舆论较多关注的则是文中所称「适时开展对领导干部住房、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的专项清理工作,对违规多占超配的,一律清退。」中纪委在第五篇解读中还提出,「从实践看,由於权力制约不力、监督乏力,少数主要领导干部把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习惯凌驾於班子集体之上、凌驾於组织之上,大搞『一言堂』,甚至一手遮天。这些年,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腐败分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主要领导干部,有的还是高级领导干部,如陈良宇、薄熙来、刘志军等,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后面一句话语气更重。文章称,「大量事实也表明,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应受到制约和监督,决不允许存在超越於党纪国法之上、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特殊公民。」

有观察人士还认为,这些表述隐含着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预示着或有一些「特殊党员」遭到反腐机构的特殊监控,也不排除有「大老虎」因此落马的可能。

2014将是中国经济大变之年

在高层人事变动、司法体制等将面临较大变革的同时,2014年也将是中国经济的大变之年。

被称为中国2013年「最后一件大事」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在北京闭门召开,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总结了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落实会」。

此次会议为期4天,打破了历年来会期绝大多数为3天的惯例,创下十多年来会期最长的纪录。一直宣称要向文山会海宣战的习李班子,为何将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期比去年提高了一倍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一次会议的重要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超过往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一件事就是「派任务」。此次会议将成为一个中途站,上面连着三中全会,下面接着2014年初的「两会」。这个年度经济会议无疑将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有报道称,此次会议将着重在发展和改革,并涵盖经济体制改革、财政货币、房市调控、城镇化、社会保障等10大改革主题。

然而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自身之变,因为此次改革是在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旗下,提出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中国政府管理经济之变,也令过去该会议主要精力用来「定指标」的做法从此次开始转变。

非常明显的变化是,「改革」取代「增速」成为会议的核心议题。「唯GDP崇拜」的政绩观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障碍。不再纠结於GDP,意味着中国决策层将以更宽广的眼界审视发展的真义。发展的目的不是追求漂亮的资料,而是为了人的幸福生活。
取消和下放数百项行政审批,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营改增试点推向全国,促进信息和服务业消费,降低公司注册和准入门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交通等领域……破除GDP崇拜的中国可以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精准的目标感推动改革,以渐进式、市场化拓展变革空间,从根本上撬动经济转型、结构升级、治理优化、民生改善。

「让民众生活得更好,就是最好的政策,」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霍尔特曼强调回归发展的本源,「中国近期一系列改革表明,它的经济发展战略已从『求量』步入到『求质』的新阶段。」

不过,专家也提醒,人们对新一轮改革的艰巨性也应有充分估计。改革本质上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可以预见,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还是司法体系的改革等等,都将遇到层层阻力,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因此,专家建议,中共应做好两手准备,在全力推动改革的同时,也应做好防范措施,使2014年的改革元年顺利开局破题,避免变成风险不可控的政经震荡之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