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安省的经济困境和执政党的挥霍无度何时了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最近,几乎隔几天就可以从新闻报道中,看到安省教育部门与反对推行性教育课程的民众争持不下的僵局。有时候感到,为什么自由党政府在巨大赤字,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向两极激烈分化的贫富悬隔殊现象的经济局面,怎么还有精力把宝贵的时间,放在引导民众的孩子如何享受性生活上的议题上。

安大略省曾经是加拿大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加拿大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安省每年向联邦政府所缴纳的庞大税源,是维持加拿大能够慷慨无比,经年向以魁北克为首的大西洋滨海贫困省份免费供款的最庞大最深广的经济源泉。它也是保持加拿大成为一个富裕国家的最大支柱。可是目前这个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安大略省已经从几年前开始,滑落到加拿大的贫困省份地位,而且情况还在继续恶化。究其原因,除了2008年以来的经济衰退以外,主要是自由党政府在过去十年执政期间挥霍无度,执政无能和贪赃枉法的结果。

自由党政府在过去的十年执政期间,好像是在用安省选民的庞大财富大开宴席。政府官员一方面贪赃枉法,丑闻不断,另一方面则向支持这个腐败政府的官僚集团及其手下大小官员和全体员工慷慨解囊,进行奖励和犒赏,令整个省府的官僚集团,成为坐享十几万年薪俸禄的特殊“阳光”阶层。但是普罗大众却生活在工资待遇不断萎缩,失业率居高不下,生活水准不断下降至贫困线以下的困境。

据最近United Way所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自由党过去十年的执政期间,安省已经成为加拿大各省民众“收入最不平等的首都”。就加拿大、安大略省最大,也最能代表安省的经济面貌的多伦多而言,这种民众收入严重向两极分化的情况最具代表性。加拿大各省的民众收入向两极分化的程度只上升14%,而多伦多民众收入不平等现象,则从1980年到2005年间,激增了31%。就是与其他省份的各大城市相比,多伦多也远远领先,卡尔加里也只有28%,温哥华是17%,而蒙特利尔则只有15%。其中的最大原因,则是与安省自由党政府在过去10年执政期间的挥霍无度有关。目前,安省老百姓忍受着全加拿大最严峻的收入不平等现象的折磨,可是省府却继续挥霍无度,年薪十万元以上的“阳光名册”继续增厚,年度赤字则不断上升。据Fraser Institute的报告称,自从2006年以来的十年期间,安省自由党政府在提高官僚机构和公务员待遇的花费上,急升了47%,它居然比同一时期加拿大15%的平均通胀率高了300%以上,这就难怪今年安省的年度赤字,从以往的800亿上升到目前的1150亿。安省化费在官僚机构员工上的预算,远远超过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其他部门。今天,安省政府的官僚队伍和公务员的人数几乎是以往的两倍,而且这些人中的十几万人,都荣登在令安省普通纳税人流血不止的“阳光名册”的特殊阶级名单之上。这批从自由党政府银库领取超高薪俸的“阳光公务员”,不但包括直接与官僚机构有关的公务员,还包括警察部门,学校和医院等机构。据雷色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的研究报告指出,上面提到的这些安省公务员的薪酬水准,与同级同类的私营机构的工资相比,要高出11.5%。而且,这种大幅度的官僚机构和公务员队伍的增加,还不是因为与提高服务质素和增加服务项目有关,因为这批人所得到薪金的高低,与其工作产量挂钩的原则完全用不到公共服务机构里面。

现在,面对各种入不敷出的经济困境,自由党政府不得不加强控制,节制消费。现在,经济厅长不得不声言,省府的任何一项消费或增加开支,必须在整体消费“零增长”的基础上运行,公共服务机构的薪金增加,也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执行。自由党政府并誓言要在下届大选以前平衡预算。可是种种迹象显示,人们对对这种承诺完全没有信心。研究所指出,根据以往的经验,自由党政府在改变过去5年,把几乎3/4的政府消费预算投向增加官僚基团的薪酬待遇上的陋习,绝对不易改变。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具体情况并不令人乐观。

事实证明,安省虽然面对千亿预算赤字和庞大的失业队伍,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极不稳定的经济前程,自由党政客似乎仍然生活在象牙塔中,依旧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关注安省孩子们如何享受性生活上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