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从朝鲜半岛的战火危机重归平静的原因谈起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朝鲜半岛是目前世界上最危险的战乱火药桶地区之一。主要原因是,南北韩在1952年的韩战结束以后,一直没有签订过任何形式的停战协定。所以在理论上和实际上,两国仍然处于战争状态。当然,其根本原因则是北韩的金氏皇朝刻意千秋万古地保持其寡头统治,完全把北韩当成是金家的私人企业,而视2千万北韩人民为这个金家族企业的奴隶。为了保持这个暴政长存,金家统治者在国内实施最严格最残酷的共产主义暴政,和竭尽民财的穷兵黩武对外政策,并在38线附近不断发动制造挑衅行动,制造紧张局势。这样做,既可以令人民惊恐而服从金家统治的命令,也可以把南韩的民主自由和人道主义阳光无法照入北韩黑暗世界。当然也使整个自由世界为了避免可以导致千百万无辜生命死伤的战祸,而不敢对它实施任何形式的旨在解放北韩人民的政治和军事行动。但是,为了防止北韩的武力挑衅,南韩和美国也在38线驻有重兵,而且每年定期实施威力庞大的军事演习,目的在于向北韩示警,不敢对南韩轻举妄动。这也是这个东北亚地区不断发生军事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
 
最近,北韩又故态复萌,对南韩与美国所举行的年度军事演习进行军事干扰和武力威胁。在38线以南的地域暗埋地雷,并发射炮弹进行骚扰和威胁。为了报复这种野蛮威胁和挑衅,南韩军队也向北韩发射炮弹,而更令北韩惧怕和丧胆的是,南韩恢复了对北韩军事地区的政治喊话和宣传战。而且南韩和美军的联合军事演习还是按照原来计划照常进行。美国和南韩更派遣重型海陆空军事武器进行模拟轰炸和登陆演习,这显然令北韩惊慌失措而愿意坐下来举行和平谈判。南韩要求北韩对在南韩埋地雷而炸伤南韩士兵做出道歉,并承诺同样事件不再发生,而北韩则要求南韩停止对北韩的政治宣传和喊话。结果北韩只得做出让步,承认地雷事件的责任,并被迫向南韩当局对事件所导致的后果表示“遗憾”。而南韩政府也同时停止了对北韩的政治喊话和宣传。38线边境的火药烟雾和枪声再一次归于平静。本文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什么北韩愿意对地雷事件向南韩做出认错和道歉?其主要原因是,南韩在军事分界线上向北韩军民的政治宣传和喊话,比任何军事演习更令北韩惊恐和丧胆。其实,这也正是令整个共产主义阵营垮台的最有力和最锐利的武器。
 
任何一种有欺骗性的人类社会的具体组合,小如社团机构,宗教组织,大如党治党派,政府组合,其管辖或治理这个组织的核心部门,一定有一整套符合组织成员和加入这个团体或同盟者的利益的道德规范和远大理念。这些具有指导性质的理论,一定是能够经得起社会和广大群众检验乃至挑战的公理,而不可能是只能够封闭在内部的经不起质疑的革命道路。这种公理或,组织制度,或革命理论,如果是受大众拥护支持的信念,其具体的表现是,它能够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能够毫无隐瞒地受所有人的理论挑战和实际验证。拿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和革命理论而言,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完全开放和透明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之下,老百姓有一切思想言论和行动自由。可是回顾像苏联和改革开放以前的共产中国和今天的北韩,是完全封闭的社会,人民没有任何的行动和言论自由。他们不准与任何境外的民众和思想意识和学术文化作联系和交流,这些国家的人民完全生活在一个封闭的黑暗世界。共产主义国家视西方世界的一切光明公开的民治自由,如毒蛇猛兽,谁敢于与其接触,就是犯了政治重罪。原因非常简单,自由世界的一切民主自由思想和理念,对共产国家的统治者而言,都是能够令整个共产主义政权垮台的致命敌人,这犹如黑暗和腐烂之见阳光。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史以来人类最强大的共产主义阵营,居然会在“一夜之间”,在西方国家没有发射过一枪一弹,派出过一兵一卒,仅仅是在自由民主人性光芒的照耀之下,而分崩离析的根本原因。以北韩的野蛮凶残和恐怖统治而言,它连世界上超级强国的能够把全人类在世界上“抹掉好几次”的武力也不怕,而居然屈服在南韩政府所发动的38线上对北韩士兵和民众的政治宣传和喊话。可见这个残暴的共产主义暴政,在民主自由和人性真理面前是如何的脆弱和卑下。我一直在想,其实要解除北韩共产主义对东北亚地区各国和世界和平威胁的最佳武器,并非南韩的百万大军,也不是美国的核子武器,而是对北韩进行日以继夜的宣传攻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方法和途径,从空中,海上,陆地,向北韩人民和军人,全面发动揭穿金家皇朝的野蛮丑恶和不堪一击的实质,唤醒北韩人民,他们是生活在如何可怕的地狱生活之中。借以时日,这个直到今天还存在的唯一残暴的共产主义政权,就会很快地土崩瓦解。两千万北韩人民就能够得到真正的解放,南韩和东北亚地区的几亿民众,可以走上安定和平以及相互沟通和共同发展的和平友好道路。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