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食品造假后, 中国又现大规模“科研欺诈”

After toxic pet food and milk powder, China faces another problem: fake research papers
来源: 大中报 冯惠蓉
 
编者按:尽管对全球经济影响力不断上升,但中国各行各业造假之风盛行仍令其国际形象受损。在食品安全丑闻逐渐平息后,中国又出现了在医学杂志上发表涉假论文和造假的同行评语。中国大规模“科研欺诈”目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Editor’s Note: Despite its growing influence in the global economy, China’s global image have been damaged by the widespread fraudulent practices sweeping across its business landscape.After its food safety scandal dies down, a massive academic fraud -- with fake research papers and fabricated peer reviews published in medicine journals – have emerged, putting it under the front and centre of the global scrutiny.  
 
 
《环球邮报》一文称,近年来中国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不仅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其他各个方面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但是,中国在前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坎坷,因为一些贪婪的中国商人一心只想赚钱,而本国以及外国民众的安全和福祉则被他们抛诸脑后。但是,现在在这个曾经出现过毒牙膏、有毒宠物食品乃至导致幼儿生病和死亡的毒奶粉的国家里又出现一种新的危险品,那就是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由伪专家撰写并且同行评议造假的涉假论文。

大规模的同行评议造假行为已经引发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应。中国当局上周已宣布在近100篇被撤涉假论文中被列为作者的逾400名研究人员将会面临纪律处罚,因为他们的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

利用假名进行同行评议造假的欺诈行为反映出在被视为中国学术精英的群体中有一部分人严重缺乏诚信。因为在被撤涉假论文的作者中大多数都并非新手,而是来自中国顶尖医学机构的科研人员。
 
中国政府严打欺诈
目前,一些涉及科研欺诈的科研人员已被禁止,至少是暂时被禁止继续从事他们所进行的科技计划项目。此外,他们还被处以取消晋升职务职称、撤销获得的荣誉称号和追回所承担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等处罚。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宣布了新的旨在严打科研欺诈的“零容忍”政策。中国科技部(MOST’s)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表示,当局应该彻底根除这个问题。

专门追踪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的南京理工大学信息学家陈碧坤(音译)表示, 科研欺诈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此前就已经打击过这种不端行为,但此次的处罚却是前所未有的严厉。

中国科技部7月27日宣布的处罚决定标志着中国当局对107篇由中国作者完成的论文在今年4月遭《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杂志集中撤稿事件的调查已近尾声。今年4月20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总编Torgny Stigbrand在该机构网站上发表撤稿声明称,施普林格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已经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6年的论文,原因是有充分证据可以相信这些论文在同行评议过程中造假。
 
调查人员称,相关作者所涉的造假手段很常见。因为《肿瘤生物学》此前规定论文作者可以向期刊推荐评审这篇论文的合适专家,此举本是为了让细分领域的研究能有对口的专家进行评审,但这也让造假者有机可趁。一些中国论文作者或是提供真专家的假邮箱,或是提供伪专家名单,有时候甚至会雇佣第三方公司撰写热情洋溢的正面评议回执,从而助推论文发表。

中国科技部在其网站上发表的新闻通气会纪要称,该部门的调查主要集中在101篇有证据证明涉及同行评议造假的论文上。经调查人员核查,在这些论文中有95篇是由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6篇是由作者自行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

调查人员在核查后发现,总体而言在这107篇被撤论文中有89篇是由作者完成,其中80篇内容并未造假,其余9篇则存在内容造假;还有12篇系向第三方机构购买。剩余6篇论文则是存在其他各种问题或是仍在调查中。

据调查人员称,这107篇论文共涉及521名学者和医师,其中只有11人无过错,还有24人因证据不足先纳入科研诚信“观察名单”。其余486人则不同程度存在过错,在他们当中有102人为科研欺诈主要责任人,70人为次要责任人,剩余314人虽然没有参与造假,但却因为在未有确保同事正确行事的情况下允许自己作为合著者署名而需承担部分责任。

包括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技协会在内的一系列主要机构都参与了中国科技部的此次调查,亦表明中国官员对此次事件极为重视。对违规人员的处罚则是依照共产党的规定,由各机构逐案作出决定。此外,各机构还呼吁相关部门制定更为严格的规则以识别和处理科研欺诈行为。

中国上海复旦大学的遗传学家于尧(音译)称,与之前类似事件的调查相比,此次调查更加彻底和开放。陈碧坤亦称,严厉的处罚已经引发科研人员的关注,并促使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就此进行讨论,许多中国科学家因此深感震惊,并承诺在与其他作者合作时会更加认真和谨慎。
但是,呼吁对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科研欺诈圈套的合著者也施以严惩的要求亦引发了一些争议。于尧就认为如果作者为论文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并且并未涉及造假,那该作者只应该被警告,而不是被处罚。
 
科研刊物也有责任
陈碧坤认为,《肿瘤生物学》杂志及其赞助者也应该承担一些责任。陈碧坤和其他一些人注意到,“国际肿瘤学和生物标志物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ncology and BioMarkers)的官方杂志《肿瘤生物学》一直问题不断。在2016年,也有25篇论文因为涉及类似的同行评议问题而被《肿瘤生物学》杂志突然撤回。据撤稿观察网站(Retraction Watch)称, 目前该杂志撤回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其他任何杂志。Science Insider的调查发现,该杂志编辑委员会名单中列出的一些科学家与其没有任何关系,其中一名科学家更是在几年前就已经去世。《肿瘤生物学》杂志也应该改进自己的审核制度,以防止被不道德的科研人员钻空子。

目前,《肿瘤生物学》的出版方已换成SAGE公司。SAGE公司一位发言人在发给Science Insider的电邮中称,根据协议,SAGE公司将接手负责《肿瘤生物学》杂志的出版,并会重组编委会和彻底改革该杂志的同行评议程序。尤其是首选评审专家的选择。
总的来说,中国政府严打科研欺诈获得了大量支持。中国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的生物地球化学家朱永冠(音译)称,此事“提醒我们还需进一步落实对学术造假的‘零容忍’,中国政府的行动非常及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