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中美贸易战:受到冲击的行业如何继续生存

来源: 大中报 菲尔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正在进行中的美中贸易战使人猜测经济和地缘政治将受严重干扰。但对任何一个特定行业来说,关税的影响取决于其产品的微观经济学:产品价格上升会使需求产生多大变化?是否已有现成替代品?全世界还有多少额外生产力,以及在新的生产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需花费多长时间?
 
“结果如何会根据不同产品而异,是不同供应链特有的,”经济研究公司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合伙人罗森(Daniel H. Rosen)说。“没人能完全自信地宣称自己知道会有什么总体影响。这跟预报一年以后周二的天气没什么区别。”
 
美国在春季加征对中国的第一轮关税,受影响的1102种商品可能最终还会各有输赢。要了解这将如何发展,可以观察这些商品的不同贸易模式,以及企业和行业组织向美国贸易代表递交的数千封意见函中的一部分。企管及其他专家对于供应链将会如何转向,以及某些产品的价格会如何波动,都有各自的理解。

 
但贸易争端持续时间越长,就会有越多的产品被牵扯其中。美国越能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与另一个主要经济体发生冲突,而是与整个世界发生冲突时,就越有理由担心。企业目前使用的变通办法,在不确定且无期限的贸易战中是维持不下去的。
 
中美贸易战对制造发光二极管(LED)的马来西亚工厂来说,这是一个机会。对美国的船用舷外发动机制造商来说,这是一个威胁。对于平板电视的主要销售商来说,就是个大麻烦了。
 
LED,他国可以填补的空白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是美国商店货架上摆着的许多产品的主要供应商。特朗普政府设计的第一轮关税针对的便是仍有其他许多供应商的商品。
 
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对受影响产品来源的政府数据的新分析,对于其中大约半数的产品,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占比不到10%,在进口产品中占比较大的产品有更高数字。因此如果使用加权平均数,中国所占市场份额则为23%。不论以哪种算法,这些都不是中国垄断或接近垄断的市场。
 
试想发光二极管,也就是使LED灯泡发光并被用于许多工业环境的微小部件。美国去年从中国进口了价值6.37亿美元的发光二极管,多于其他任何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是唯一供应商。日本和马来西亚总共还向美国额外出口了价值5.93亿美元的该类产品。
 
因此,对进口二极管并将其用于太阳能路灯等产品的美国公司而言,中国并非唯一选择。问题在于,没有受制于25%关税的其他国家能否承受需求激增的可能。

 
马来西亚的LED行业看见了机遇。
 
“我可以说,这场贸易战如果继续往关税方向发展,我们就能从中得益,”距离吉隆坡40分钟车程的海外照明和电力公司(Oversea Lighting and Electric)高级区域经理丹尼尔·方(Daniel Fong)说。“美国市场正在切断与中国的所有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有更大的机会让马来西亚制造的产品在美国市场获益。”
 
IHS Markit照明元件分析师杰米·福克斯(Jamie Fox)表示,马来西亚的企业一直很难进入美国市场,部分是因为中国在补贴自己的LED产业。一台制造二极管所需的关键机器需要200万美元,但中国的地区性补贴让企业只用一半的钱就能买到,使中国以外的竞争对手处于价格劣势。
 
如果关税使中国的出口商竞争力下降,这样的平衡可能会发生变化。QAV科技(QAV Technologies)的首席执行官约翰·西(John See)表示,若有需求,他的公司在槟城的两个LED工厂可以迅速增产300%至400%。他认为,马来西亚或许不需在对美贸易中再扮演中国的“二把手”。
 
美国进口商可以轻易使用别处生产的产品换掉中国的LED供应,因为这些部件相对较为标准,问题主要在于价格和供应。



但要进口商换掉关税覆盖的其他中国产品,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
 
造船厂商近期无法找到他国产品替代

位于佛罗里达州开普科勒尔的雷伊舷外电动发动机公司(Ray Electric Outboards)的潜水泵——使小型船只螺旋桨转动的电机——便是从中国进口。更换至不同供应商非同小可。
 
“我也试过其他公司的其他发动机,”雷伊公司的商务经理乔伊·赫尔利(Joy Hurley)说。“但是没有现成可用的。其他东西在我们系统里都用不了。”该公司的模具是根据它目前供应商的产品制作的,修改模具要花成千上万美元。
 
“我在美国可以找到的发动机不适合我们的外壳,”赫尔利说。与此同时,该公司的利润空间非常小,消化不了25%的关税成本。她说,在短期内,公司必须提价,将关税转移给消费者。
 
美国船舶业对关税的很多内容颇有抱怨。比如,威斯康辛州丰迪拉克的水星船舶(Mercury Marine)在写给美国贸易代表的一封信中说,自己雇佣了4800名美国员工,但中国苏州生产的40至60马力轮船发动机对公司至关重要。

 
“有些这样的公司很难彻底吸收这些成本,”船舶制造企业协会(National Marin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高级副会长妮科尔·瓦西拉罗斯(Nicole Vasilaros)说。电动发动机是300种面临关税的常用船舶零部件之一,她说,这些零部件累积起来可能意味着14英尺(约合4.3米)到16英尺的船价格上涨2000美元。这种尺寸的船售价通常在一两万美元。
 
因为买船通常是为了娱乐,它们的需求往往有弹性,也就是说,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这意味着涨价很可能造成购买新摩托艇消夏的人数减少。
 
平板电视异地组装显示灵活性

在特朗普政府本月公布的征收关税产品名单中,船用舷外发动机和LED都榜上有名。一种不在该名单上的产品也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在早前的征收关税产品名单中,平板电视名列其中。经过数周斡旋后,平板电视被免征关税。但这些设备的供应链清楚地表明各种公司为避开针对中国的关税可采取的选择,以及全面爆发的贸易战对美国消费者的风险,比只针对中国的贸易战更大。
 
如果与中国的争端升级,电视再次成为关税目标。

 
液晶电视的生产分多个步骤完成。液晶显示屏先在建厂成本可能高达数十亿的精密工厂里完成生产。然后,这些显示屏和其他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背光组件,这是电视的内部结构。
 
最后一步是最简单也是最劳动密集型的一步:把背光组件以及扬声器和按钮等部件装进电视的塑料外壳里,然后把它们都装进一个盒子里,运到商店的货架上。
 
液晶屏主要由日本、韩国、台湾和中国制造。最后的组装则是在更多的地方完成,美国销售的许多大电视机都是在墨西哥组装的。
 
这表明,与LG、索尼(Sony)和三星(Samsung)等电视机巨头一样,精明的公司可以避免承受对中国增加关税的不利后果。它们可以将更多的组装业务转移到墨西哥,以避免缴税,即使征税范围扩大到它们的产品。
 
例如,LG在墨西哥雷诺萨有一家工厂。显示器供应链咨询公司(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的总裁鲍勃·奥布赖恩(Bob O’Brien)表示,他觉得该公司可以扩大那里的生产,把组装工作从中国转移到那里。

 
“由于他们需要被迫改变计划,这可能会引起混乱,但他们可以在雷诺萨雇用更多工人,增加更多班次,或许还可以相对容易地改变生产线,”奥布赖恩说。
 
即使该公司需要建设新的生产线,六个月左右的时间也足够了。
 
想象一下整个电视制造业都在做类似的努力,你可以看到,如果开始对中国增加关税,那么,电视机生产过程中,劳动密集的最终组装工作的地点可能发生变化,而技术含量最高的的生产环节可能留在原地。好消息是,美国消费者不必承受25%的关税;坏消息是,它对中国的惩罚力度不够,不足以迫使中国就美国更广泛的抗议进行谈判。
 
此外,只有当《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让美国可以从墨西哥免税进口产品的时候,将电视机组装从中国转移到墨西哥这一策略才可以令电视制造业避免承受针对中国的关税。
 
这指出了特朗普政府在多个领域发动贸易战这一战略的风险。如果只有一个国家——甚至是像中国这样重要的国家——面临惩罚性关税,企业还可以找到方法,减轻它对自身利润和消费者的伤害。

 
但如果美国同时提高对世界很多地区的关税,那么企业策略师就没有多少回旋余地了。
 
“公司会努力寻找方法降低贸易壁垒的成本,”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玛丽·洛夫利(Mary Lovely)说,“如果你剥夺了他们所有的选择,那么会对美国公司和美国工人造成更大的伤害。”
 
换句话说,第一轮中国关税的影响也许是可控的,尽管由于各种原因,关税对不同产品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与世界很多地区的贸易战则完全会是另一回事。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