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大多伦多房市回暖:连续4个月销量房价齐涨

来源: 大中报 侯东南

 
根据多伦多地产局(TREB)10月3日发布的月报,9月份GTA地区各类房屋成交6,455套,销量比一年前的6,334套略升1.9%,这是自6月之后连续第4个月的回升,其中8月份按年回升8.5%,7月升幅18.6%。而在今年5月份,GTA地区房屋销量一度比一年前大跌22.2%。
 
地产局的月报称,在9月份成交的各类房屋中,平均售价为$796,786,比去年9月的$774,489上升2.9%。若按月比较,9月份平均售价也比8月份上升4.1%。
 
公寓销量下滑 独立屋房价下跌

从TREB的月报可以看出,在9月份成交的各类房屋中,独立屋,半独立屋及镇屋销量均有上升,只有公寓的销量下滑。曾经卖得红火的公寓好景不再,尤其是在416地区,公寓比一年前下滑5.5%,但905地区的销量仍然上升了3%。
 
价格方面,公寓的售价仍然继续走高,GTA地区的升幅达到双位数,其中416地区更有11.7%的升幅。各种房屋类型中,只有独立屋价格下跌,不过跌幅不大,GTA地区平均跌幅0.6%,416地区则为1.4%。
 
TREB市场分析部主任莫瑟(Jason Mercer)指出,从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更高密度房屋类型的价格增长更强劲并稳定一些,9月份也不例外,这包括公寓,镇屋和半独立屋。对买家而言,这些类型房屋毕竟比独立屋更易于负担。其实这也给政府部门一个提示,为了房屋更易负担,政府的政策导向应该是多建中间类型的房屋,尤其是低层公寓及镇屋等。

 
上市物业供应不足

从整个GTA地区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是,9月份新上市物业比去年同期减少3.1%,另一方面,销量按年增长率高于存量的年增长率,这两个原因导致物业供应偏紧。而在购房需求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房价仍然会继续升高,这样就对买家不利。
 
莫瑟还表示,TREB最不担心的是市场需求,因为GTA地区的买家对市场持相当正面的态度,仍然把拥有物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投资。这么多年来,GTA地区都不乏强劲的房屋需求。
 
实际上,TREB最担心的是房源和供给,因为这是一个老问题。即使面对政府新政策以及更严格的按揭压力测试,买家们在过了心理适应期之后已经纷纷入市,但GTA地区的房屋存量仍然有限。销量继续上升而存量有限,令房价还有上升空间,也让多伦多地区的市场很难转向买方市场。
 
温哥华正转向买方市场

大温地产局(REBGV)在2日发布的月报显示,温哥华地区房屋销量继续大滑,9月份房屋销量比8月份降17.3%,更比一年前大跌43.5%。大温地区的房主们感觉房子卖不动了:其中100套待售镇屋中,只能卖出14套。而在今年年初,至少能卖出35套。一度卖得红火的公寓也面临困境:今年年初100套可以卖出60套,而上个月只能售出17套。

 
按照大温地产局的定义,每100套待售独立屋中若只能卖出8套或更少,那就是买方市场;而每100套待售公寓和镇屋若只能卖出12套或更少,也属买方市场。公寓和镇屋若每100套可以卖出20套或更多,才属于卖方市场)。
 
实际上大温地区市场的残酷现实是,房屋供应源源不断,但需求却在不断减少,无论独立屋,镇屋还是公寓,几乎表现出相当一致的下滑倾向。
 
大温地产局主席史密斯(Ashley Smith)说,自今春以来,上市挂牌房屋总量升至过去4年最高水平,买家选择更多。如今大温区房市和过去几年比,发生相当大变化。镇屋和公寓处于平衡市场,独立屋则是买方市场。
 
数据显示,9月份大温区总计1万3,084套房屋挂售,去年同比上升38.2%,比8月份上升10.7%。当月独立屋基准价格154.09万元,去年同比跌4.5%,过去3个月内跌3.4%。
 
当月共管公寓基准价格68.73万元,去年同比涨7.4%,过去3个月内跌3.1%。镇屋基准价格83.76万元,去年同比涨6.4%,过去3个月内跌2%。
 
史密斯承认,温哥华的房市已转向买方市场。从房型来看,独立屋已进入了买方市场一些时日了,按照目前的市场趋势,公寓和镇屋进入买方市场指日可待。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