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世界各地12种传统方式庆祝新年

12 New Year's Traditions from Around the World
来源: 大中报 青稞



12月31日是除夕,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家人和朋友一起聚会,倒数新年,甚至在午夜得到幸运的吻。 但是,有些国家有独特的传统,Smart Travel的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些国家非常有趣的过新年的传统。特此分享给读者,并祝读者2020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吃12颗葡萄
在西班牙,每年的最后一刻都花在吃葡萄上。倒计时开始的时候,每敲一下钟, 就吃一颗葡萄。当西班牙人努力咀嚼并吞下一颗颗葡萄时,最后几秒钟常常充满欢笑。不少人都喝了很多酒,所以最后经常是含着泪,含着笑, 努力吞咽那些葡萄来迎接新年。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六个问题帮您回顾2019年 六个问题帮您展望2020年
放假坐游轮出行要事先做好功课 以免被迫多付费用
虽然问题成堆 习近平仍获“人民领袖”称号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对着手提箱许愿
许多拉丁美洲国家(尤其是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的这些传统过年习惯,会让喜欢旅游的人产生共鸣。拉丁美洲人认为,带上一个空的手提箱在街区四处走走(甚至在门口留下一个手提箱)意味着来年你又要踏上看世界的旅程。当您的邻居看到您带着手提箱散步时,可能觉得很奇怪,但是如果您是在前往机场的路上,他们可是羡慕嫉妒恨哦。

把东西扔出窗外
当心!如果打算在意大利度过除夕夜,您可能要注意保护自己,因为意大利人喜欢通过抛弃餐具,电器甚至是家具来庆祝新年。但这不只是动静很大,也象征着意大利人放弃过去。 通过把自己的财产丢到窗外,摆脱了旧的麻烦,来迎接了新年新希望。

穿新内衣
如果您去巴西迎接新年,则必须遵循着装要求。传统上,巴西人在除夕那日要身穿白色衣服,还有就是应该穿上崭新的内衣,并且内衣的颜色代表新的一年中吸引你的东西,如黄色代表金钱,绿色代表健康,红色代表爱意。



摔盘子
在丹麦,德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地区,将菜盘子丢在别人家门口很普遍,这象征着好运和友善。如果您家门口的陶瓷或玻璃碎片越多,就意味着您越受欢迎,喜欢您的人越多!

敲钟108次
在佛教中,人们相信总共有108种世俗的欲望是痛苦的根源。在除夕的午夜时分,日本人将通过敲打寺庙的钟声108次来庆祝(每个愿望一次)。 这个仪式叫做Joya-no-Kane,主要目的是净化心灵,并祈盼新年有崭新的开始。

将冰淇淋滴在地板上
如果在新年您看到冰淇淋跌落到瑞士人的地板上,则无需生气和沮丧。实际上,瑞士人是故意在除夕夜将冰淇淋撒在地板上,以期带来丰盛的一年,并希望有更多的冰淇淋(甜蜜的生活)。

将硬币烤进面包
在希腊,除夕是通过烘烤一种称为Vasilopita的传统面包来庆祝的,它带有一个特别的惊喜:在面包(或蛋糕)中烘烤一种“甜硬币”。这是一枚用锡纸包裹的硬币,随机掉入面包中; 谁得到谁就幸运,来年必有好运。 这个传统是对St. Basil先生的一种敬意,因为面包中的硬币最初是他创意的,他了解来到教堂的穷人会所为接受慈善而感到骄傲。



吃七次
爱沙尼亚的除夕夜永远不会空着肚子。在这个波罗的海小国,他们要吃七次庆祝新年。经常吃东西对来年丰富的一种愿望,而七个是该国的幸运数字之一。

一切都是圆的
在菲律宾,新的一年是团团圆圆的。一天的乐趣之一是拿出12种不同的圆形水果,每一个代表一年中的某个月。对于菲律宾人来说,圆是健康的象征,也表示繁荣和财富(因为硬币也是圆的)。女人通常会穿圆点连衣裙,以增加重要节日的圆润度。

预测未来
在芬兰的除夕夜,人们都有算命的传统。 他们将锡马蹄铁放在锅中融化,然后将液态金属倒入一桶冷水中。 锡碰到水后立即凝固,形成随机形状,然后根据形状以预测未来一年的运势。

用面包砸墙
在爱尔兰,必须在午夜之前将厄运赶出屋子,而要使坏脾气坏运气滚出屋子,最快的方法显然是用一块圣诞面包。爱尔兰人会用面包打墙壁,并让面包在门上发出砰砰之声,以赶逐坏人,并怀着好心情迎接新年的好运气。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