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黑暗王国中的杀戮(10)

—— 有关文革中几场大屠杀的史料辑录
来源: 潘文鸣



三、湖南道县等地的大屠杀

1、大屠杀概况
对湖南文革期间道县等地发生的大规模屠杀事件,网上维基百科根据现有史料介绍是:
“道县事件,也称道县惨案、道县大屠杀,是指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在湖南零陵地区包括道县在内的10余个县市发生的大规模屠杀事件。道县和周边县市的屠杀是在当地政府包括县人武部和县委、县政府策划支持下,经当地各级行政机构包括县人武部、县委、公社、区武装部、大队村干部、民兵等实施的。大屠杀中的杀人手段极其残忍,包括枪杀、刀砍、沉水、身上放火药炸死、活埋、暴力打死、勒死、火烧熏死、丢岩洞、摔死未成年婴幼儿。
从1967年8月13日到10月17日,共有7696人被杀,1397人被逼自杀,2146人致残。死者绝大部分是被中共政权划分为“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和右派”的五类分子及他们的子女,此外还包括贫下中农和一些其他人。其中未成年人826人,年纪最大的78岁,最小的10天,14000多人参与了大屠杀。”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渥太华大手笔援救加国“个体户” 北京却对就业的创造者无动于衷
4月3日周五中午12点疫情快报 安省新增确诊案例462宗 死亡案例新增14宗 制定优先抢救计划 海外资历医生应急行医
安省每天通报的数据带来的困惑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2、大屠杀的起因
过来人都知道,文革开始一年以后,在毛泽东和中央文革大张旗鼓的宣传鼓动下,特别是批判了高干子弟谭立夫的“血统论”以后,在全国各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造反派组织陆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从这些群众组织的性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造反派”和打着造反旗号的“保皇派”。当时,道县出现了一个叫“无产阶级革命派斗批改联合指挥部”,简称“革联”。据谭合成的调查采访报告《血的神话》所述,“革联”主要是由青年学生、青年教师、市民、手工业者、下层知识份子及少数干部组成,成份较复杂,知识层面较高,以往遭际不平的也较多,对官僚阶层和现实社会的不公更具反抗精神。这一派在县城势力较大,应该是道县的真正造反派。同时,在道县也出现另一派群众组织,叫“毛泽东思想红战士联合司令部”,简称“红联”。 “红联”中大多数人是既得利益集团(杨继绳称“官僚集团”)的旧部和依靠对象,这些人包括当地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武部一些文革前的旧部,以及区武装部、公社、大队村干部、民兵等。这个组织对文化大革命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十分反感,对那些普通老百姓自称“造反有理”的人,心怀怨恨。由于“红联”拥有现实当权者的支持,所以,道县等地的大屠杀便打着“阶级斗争”的旗号,同时又以派性斗争的名义展开。



《血的神话》一书告诉我们,在1967年夏,当湖南道县的造反派“革联”势力逐渐强大以后,“联红”一派便开始造谣生事,于是在道县到处可以听到 “阶级敌人组织黑杀团”,“八月大组织,九月大暴动,十月大屠杀”, “先杀党,后杀干,贫下中农杀一半,地富反坏吃饱饭”之类的谣言。这些谣言并不是在民间流传,而是通过官方的各种形式的党员大会、干部大会、民兵大会、群众大会上进行传达。 于是,到处可以看见 “敌人磨刀,我们也要磨刀”,“他们人还在,心不死”之类的大标语。 在这种背景下,“斩尽杀绝黑七类,永保江山万代红”的大幅标语开始出现,“贫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的杀人布告也陆续贴出来。

几年后,由官方派的“处遗工作组”的调查表明: 被杀的九千多人中,几乎无一人在当时有过任何形式的所谓“反革命活动”,道县当时破获的所谓七大“反革命组织”,纯系假案。

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文革期间湖南道县发生的大规模屠杀事件的性质十分清楚,即中共体制下的地方政权把控者,当他们看到文化大革命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以后,预感到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威胁,于是便打着毛泽东反复强调的“阶级斗争”旗号,趁天下大乱之机,开始先下手为强,对所谓“出身成分不好”的政治贱民开始进行一场群体性杀戮。(待续)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