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拿大冠状病例数据让人充满希望

There’s reason for hope in Canada’s coronavirus data
来源: 大中报 梁楚怡



(大中报/096.ca讯):根据环球邮报4月7日的报道,加拿大确诊COVID-19病例已近18,000例。就数字本身而言,其中并没有太多的有用信息。18,000到底是什么概念?只有拿来和其他一些基准数据进行对照和比较以后,即与医院的床位、国家的人口相比,加上以往的经验,我们才能明白这个数据的真正意义。

即使那样,数字仍然会给人错觉。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早期,确诊病例数量相对较少,让人低估了这一病毒的致命威胁。当数字上升的趋势开始减缓时,人们又会感到预测数据太过夸张。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人权组织:遭遇种族歧视时请联络我们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因此,民众每天在浏览这些确诊病例数据时,请牢记一些关键点。

第一:数字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字的走势。像比率和增长率比全国病例总数、每天新增病例更为重要。具体来讲,要观察几个时间段内增长率的综合效果。今天看似微不足道的确诊数目可能会在几天之内飙升得让人不堪重负。

第二:数据的高低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它在曲线的哪个位置,哪个时间点。仅仅比较每个国家有多少个病例,甚至增长速度有多快,并不能说明什么,这两个数据都要参照每个国家的疫情发展到哪个阶段。数据的比较最好不要在某个特定日子,而应以各个国家爆发后的相同天数作为参考基点。

第三:预测模型最好与假设内置的一样。用当前的数据简单推算出未来的增长率,有时会得出一些能让人大跌眼镜的预测,而且过渡时期曲线会有较大起伏,尤其在人没有自制力,不遵守禁足令的情况下。这也是当前各级政府坚守社交距离政策,成为阻止疫情蔓延措施中的重中之重。

当然,如果民众能够严格按照政府的命令呆在家中,那么最终的结果将不会像模型最初预测的那么可怕。但这并不意味禁足政策毫无作用,相反,意味着政府的措施已经开始奏效。

在大多数疫情严重的国家,其确认病例增长速度已经大幅下降。新冠病毒从首发地的中国蔓延到西欧,在那里肆虐横行。两周前,那里的报告病例数每天增长约为15%,截至上周,这一比例已降至10%。目前已降到5%左右。



相同的趋势也在加拿大出现,确认病例增长速度在同一时期呈下降趋势,从25%降至15%至不到8%。有证据表明,我们在抵抗新冠疫情方面出见成效。请记住两点:该病毒到达加拿大比欧洲晚了两周,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时间从顶峰开始下降。按照疫情开始的不同日期进行调整后,加拿大的病例总数(无论是总数还是增长率)让人在黑暗中似乎看到了一线光明。

所有人都知道,统计确认病例数字是一个非常有缺陷的措施,因为不能反映病毒蔓延和被控制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了解每天有多少人对该病呈阳性反应,但鉴于接受测试的人少之又少(约占加拿大人口的1%),只有那些符合条件的病患才能得到检测的机会(大多数是表现出症状的检验),因此实际的确认病例人数被大大低估。

虽然这个数字不很完美,但并不意味着它一文不值,通过仔细剖析就能了解其中的含义。

我们都明白,接受测试的人数直接影响确认病例的数字,因而我们目前得到的数字肯定比实际要少很多。随着测试能力的快速提升,加拿大的检测能力从3月14日不到24,000个增加到目前的将近40万个。如果今天的实际病例数目仍超过政府报告的,那么过去几周这个数字的水分超出人们的想象,这也意味着确认病例数目的下降也低估了实际数目减少的程度。

事实证明,确认病例可以让我们忽略更有意义的数字,例如住院病患,ICU占有率和病亡人数这些数字还在增长,速度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就在上周,安省卫生部门预计ICU中COVID-19病人的数量到今天将超过750人,而且还是在“非常乐观的情况下”。 而4月7日周二的实际数字仅为233。

我们决不会一直停留在黑暗当中,但也不能很快放松警惕。如果您觉得目前的疫情形势没有任何好转,或者隔离政策根本无效,那么您就太过悲观了,目前疫情的控制完全仰赖宅在家中政策的顺利执行。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