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76天的武汉终于迎来解禁 经济快速复苏也将面临诸多挑战
来源: 大中报 冯惠蓉
(大中报/096.ca讯):根据BBC的报道,在新冠病毒大爆发之前,武汉会让人想到九省通衢、漂亮的樱花、劲爆的小龙虾以及黄鹤楼。但今年年初至今的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武汉与“肺炎”、“病毒”这些词绑在了一起。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到4月8日凌晨解封,已经过去76天,经历了死亡、悲伤、愤怒和绝望。这座城市似乎已经准备好恢复正常生活。而那些逝去的生命、被训诫的“造谣者”和没有回音的追责,仍在拷问着每一个人。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人权组织:遭遇种族歧视时请联络我们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前所未有的封城令
封城令是在半夜下达的。1月23日凌晨,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当天10时起,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世卫组织称,这样封锁一座1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在公共卫生史上“前所未有”。
武汉市长说,在封城之前有多达500多万人离开武汉。
在香港工作的武汉人许结(化名)就是这500万人之一。1月23日一大早, 他打车去机场打算飞往深圳。在路上他提醒的士司机一定要小心防护,司机还不以为然:“这个都控制住了,应该没事,不会弄太久了。”
那时武汉完全没有紧张气氛,街上也有许多人没戴口罩,看不出来有防备。除了一些关张过年的小本生意外,大商场基本都营业。他平常去吃饭的餐厅跟往日也没什么不同,“都是该吃吃、该喝喝、该过过”。
武汉市长周先旺事后形容,封城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但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后果不可想象。
中国医疗专家也曾对当时为何提出封城建议复盘。
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称,1月19日下午高级别专家组召开闭门会,她就提出武汉要做到“不进不出”,把疫情控制在武汉。1月22日晚,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平告诉她,大量人员从武汉返回浙江,不仅引起了第二代感染,还引发了聚集性疫情。结束电话后,李兰娟向上汇报,武汉必须马上封城,否则疫情会更大规模扩散。
无论从政治决策还是医学角度来看,封闭武汉似乎都是必然的。
“这个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病毒有诸多不确定性。它对人类来说是新的,没人有抗体,没有治疗方法,也没有疫苗,”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公共卫生专家、教授罗伯特·丁沃尔对(Robert Dingwall)BBC中文说,“在当时,很难找到其他方法来遏制病毒蔓延。”
从医学角度来说,23日不封城,新冠病毒会更广泛地扩散到全国和海外地区。封城措施短暂牺牲武汉,但要保住其他地方。
“一定要这样做的。武汉是一个大城市,好多航班公共交通都会经过,如果不封,对国内国外的影响会好大。”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接受BBC中文采访时是认为,“封了城,给其他省市就做了准备,比如北京、上海、广东,他们处理相对容易点。”
从中国政府的行为逻辑来看,向来都是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独立政治学者陈道银对BBC中文指出,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局意识”,为了整体的利益牺牲部分的利益。“如果不采取封城的手段,(病毒)扩展到全国,势必会影响到全国的整体利益,从而影响到中共的执政。”
武汉的牺牲
封城之后,在疫情的高压下,武汉医疗和生活资源紧张,各种问题浮出水面。
超市出现抢购潮,市民蜂拥而进将蔬菜水果和各类日用品一扫而空;医院防护物资极度短缺,医务人员重复使用防护服,戴非医用式口罩,众多三甲医院越过卫计委直接向社会征集口罩和防护服等医疗物资。
核酸检测试剂盒告急,大量病人无法及时确诊;现有床位无法收治井喷般的确诊患者,他们在家隔离,却传染全家人;交通工具全部停运,医护人员无法正常上下班。
病毒已经严重扩散,一幕幕人间惨剧持续出现,冰冷的死亡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故事。
武汉汉阳一名女子在家中阳台用脸盆“敲锣救母”,为重症母亲哭求一张医院床位;70岁的尿毒症患者疑似患上新冠肺炎,无法在医院透析,也等不到社区安排核酸检测,跳楼身亡;55岁的湖北电影制片厂导演常凯一家四口因新冠肺炎相继去世,常凯遗书感慨“床位难觅”,错失医治良机。
“武汉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丁沃尔说,“除了病毒造成的死亡外,我相信从长远来看,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面对这次挑战,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们的勇敢和坚忍。”
解封的标志意义
幸运的是,在中国当局的强力举措下,新增确诊人数大幅下降。根据中国官方数据,自1月23日封城后,湖北省每日新增确诊人数曾在2月中旬达到高峰,随后逐步回落。从3月中旬开始,新增病例降至个位数。
湖北当局3月24日公布,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正式解封。
决定何时解封,需要在疫情管控和经济复苏之间反复权衡。虽然风险仍然存在,但是从经济上来说,湖北和武汉急需复苏。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复工复产,民众恢复日常生活,也能给全中国传递正面信号。
“武汉4月8号解封,至少指标意义上来说能给更多国人信心:你看武汉的原发地现在都没事了,大家尽可以去放心地去生产,尽可以放心地去消费。”陈道银指出。
但是担忧和疑虑仍然存在。一方面武汉近期仍有本地感染病患;另一方面,武汉市政府4月3日称,即便解封,武汉市将继续强化小区封闭管理,引导居民尽量不出门。
香港感染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曾祈殷表示,一个城市或国家几时解封,应该以28日内没有出现本土感染个案(即不包括输入个案)为基础。他解释,从目前数据上看,一些病人潜伏期超过14日,而一些病人起初病毒数量低,病症不明显,难以察觉,但不代表他们没有传染性。
他认为,如果一些城市28日内仍然有非输入个案,就存在再次爆发的风险。
作为武汉人,尽管期盼这座伤痕累累的城市尽快恢复正常,但许结不赞成现在就解封。他有亲戚是轻症病患,现在仍在家中吃药治疗,也会去超市买菜。他认为,如果武汉现在就恢复正常生活,人流聚集,很容易导致感染扩散。
“在全世界疫情都很严重的时候,一定要开城复工,想要展现出来一个什么姿态?‘我好了,我没事了,我的勤政和办事效率就是比西方强。’”许结说,“但是你赌上的是全国人民的命,换得回来吗?放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如果真的是为民众去考虑,都不会做这样的决定。”
追责与反思
解封前几天正是中国的清明节,中国设立了国家哀悼日,悼念因疫情死去的烈士及民众。但不少网友对政府组织的悼念众说纷纭,他们认为,没有追责和反思的悼念没有意义。
从目前官方和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中国中央政府和武汉当地政府都未能及时向公众通报疫情。
香港《南华早报》引述政府数据称,第一宗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可以追溯到2019年11月17日。2019年底,中国当局就已经确认了至少266宗病例。
来自医生的专业声音也被打压掩盖。武汉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12月底就向外界披露疫情,反而被当地公安部门以“发布不实信息”罪名训诫。
武汉市长周先旺将信息披露不及时的问题“甩锅”给中央。他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说:“作为地方政府,我获得信息、授权之后才能披露。”
政府为什么不早一点封城?
许结质疑,“(政府)应该在11月份发现肺炎的时候,或12月份就把城封了,这个事情就结束了,甚至在1月初把城封了也好啊。”许结说,“从11月到1月已经过了两个多月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请问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中国当局目前的追责行动包括,中共中央2月中旬撤换了湖北省委书记和武汉市委书记;3月下旬,国家监察委调查组认为武汉当地公安部门对李文亮医生所出具的训诫书不当,督促公安机关撤销训诫书。但这似乎并不足以平民愤。
信息控制和打压言论自由造成疫情爆发,但中国当局封锁言论的行为仍没有停止。删帖、封号、腰斩政府不喜欢的声音,在民众最需要透明公开信息的时刻变本加厉。
丁沃尔指出,中国领导层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在多大程度上导致地方政府对这场危机反应迟缓,“这并不是第一次自然灾害暴露出这个政治体制的弱点。”
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政治学教授陈澄也对BBC中文表示,地方政府前期工作失误导致必须封城,必须反思,是不是过度集权,对地方政府监管疏漏,和民间监督的缺失,给了造成失误的空间。
“这不仅仅是人的问题,这方面的机制必须得到改善。单从防疫来说,专业不该服从于政治, 科学不能被政治利益裹挟。如何在威权体系下做到这一点将是极大的挑战。”她说。
尾声
随着疫情传播到全球超过200个国家,武汉从一个中国中部的省会城市变成了许多外国人眼中的“病毒发源地”。
许结惋惜,武汉花了这么多年经营城市形象,可一次疫情就让这座城市臭名远扬。他期待武汉恢复往日的生机与繁华,也想尽快回去再吃一碗五块钱的辣热干面,配上米酒或豆浆,到武汉最有名的美食街万松园路来一顿烧烤或者麻辣小龙虾,迎着夏夜晚风去清幽的东湖边骑自行车、散散步。
但让他感到悲观的是,如果中国的体制维持下去,没有追责没有反思,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类似的事情爆发。
“那就是看大家运气好不好,会不会栽在你头上?可能下一次不是武汉,是别的地方,”他说。
武汉封城与解封的经济账
根据BBC中文记者山海的报道,在凶猛的疫情之下,武汉实施罕见的全面封城措施造成其经济活动几乎完全停滞。
工厂停工,商场拉闸,除了生活最基本需求和暴增医疗需求外,手游、远程教育为主的线上经济几乎成为经济的唯一亮点。
当武汉每日新增病例维持在零时,中国各个城市的人们开始陆续走出家门,走出小区,公园和广场等空旷和风景优美之处成为首选,晒“春游”的照片广见于社交媒体。
年轻人则一头扎进商超,报复性地释放被压抑了一个冬天的消费需求。3月19日,微信发布“复工者联盟”大数据,奶茶的小程序下单笔数环比增幅高达744%。
武汉虽然没有完全解封,但是市民也能通过外卖解解奶茶瘾,支付宝推出的回暖指数显示,截至3月26日,通过其平台,武汉人的奶茶外卖订单量增长近8倍。
消费复苏中,也有乱象。武汉封城后,整个中国旅游业几乎归零,解封伊始,旅游业反弹似乎用力过猛。清明假期,安徽黄山景区施行免费,游客涌入,漫山遍野,摩肩接踵,其中不少人未带口罩。在无症状感染者风险未消之时,黄山此景引来广泛批评。
武汉解封,似乎标志着“中国工厂”又要全速运转,因为中国范围产业链上受影响最大的一环也开始重新复苏。
仅从数据上看,中国制造业复苏速度,与冰封速度几乎一样,令人瞠目结舌。
3月2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仅为35.7%,比一月大幅下降14.3个百分点。不仅是有记录以来新低,而且比外界预估和其他同类指数都低得多。
仅仅一个月后,4月初公布的3月制造业PMI就大幅回弹到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不过,需要注意,PMI是环比指数,反映的是本月比上月发生的经济变化,只能说3月比2月整体大幅改善,但不能说已回到正常水平。
虽然“中国工厂”重新开工,但疫情却在国际市场蔓延肆虐。最早当意大利病例激增时,中国舆论已经开始担心,外需不足可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二次冲击”。
3月制造业PMI虽然整体乐观,但PMI中包含的订单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
中美贸易战期间,即使在关税战最激烈之时,中国至少可以加大对欧洲和东南亚的出口。然而疫情之下,环球同此炎凉,全方位的外需坍塌,使中国好不容易恢复的生产能力,竟有无处释放之感。
经济学人智库(EIU)向BBC中文表示,该机构预测中国今年一季度GDP将面临同比7%的萎缩,全年GDP增长率从5.4%,大幅下调到2.1%。中国未来经济复苏更可能是U形而非V形。
冲击与回暖,还在同时发生。
在更长远的经济图景中,中国刚刚跨过人均GDP一万美元,能不能保持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核心问题——“一带一路”在地域上扩展中国以外的需求,“中国制造2025”是科技含量上向更高层级发展,加大服务业比重是在结构上优化,三个维度不同,但都为创造新动能,迈过陷阱。
然而三者都在疫情面前停下脚步,中国经济的转型成功与否,埋下了一个深重的不确定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