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会蒸馒头也是一种技能

来源: 成铁妹
 
     
这两天,微信上侄子、外甥女们在讨论蒸馒头的问题,他们不了解为什么蒸出的馒头不喧腾,甚至发黑、收缩的很小,瞅着不但不喜欢吃,反而有厌恶感。这问题也是我学做饭以来,多方打听过的问题。有的说:和面时放点白糖。有的说:要掺点牛奶进去。有的说:熟了不要立刻打开锅盖。这些说法,虽然对蒸出好的馒头都有一些补益,但关键的问题都不是这些。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我在加拿大有两位山东老年朋友,一位来自青岛,一位来自济南,她们都具备了山东人会蒸馒头的特点,蒸出来的馒头有碗口那么大,喧腾受看喜人。我曾不止一次的吃过。向她们讨教诀窍,她们都说面要揉到家,且不能揉成馒头后,立刻上屉蒸,要摆在那里,过一阵子再蒸。但都未讲出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还在一旁亲自看过她们操作,所以,有了亲身体会。
            
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个二次发酵的问题。因为第一次发好的面,放在案板上,再撒上不少扑面,揉来揉去,直揉到面虽然发光了,但也被揉死了。做成馒头后,没有一个缓冲发酵的机会,立即上锅蒸,就不会发的很好,再加熟后马上打开盖子,冷空气进入屉内,热涨冷缩,馒头就会缩小、变黑、磁石而大煞风景。这就是等揉好的馒头再涨起来,才能上锅蒸的道理。


           
此外,为了让馒头漂亮美观,屉布也有讲究。有的用菜叶,水分多最好。有的在屉上刷油,但清洗麻烦。最常见的就是用透气好的纱布了。但屉布还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如果馒头熟了,在屉里的时间久了,屉布没有了水分,馒头就会粘连、破皮,破坏形象,所以熟后开盖儿的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五、六分钟足也。
           
吸取上述经验与教训,如今,我蒸的花卷,打开锅盖,笼屉里由上锅时的留有间隔,到一个个花卷膨松到挤得满满当当严丝合缝了。扑鼻而来的花卷香味,顿时,有种垂涎欲滴的感觉。从外观到口感都数上乘,绝无塌陷变黑之缺陷,放到冰箱里过几天再在微波炉加热,仍能保持原样。这是得到吃饭的人们的公认的。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馒头谁也吃过,由于我们老家是晋中产麦区,吃馒头是家常便饭(不包括日寇侵华期间),从未吃过变黑缩小的馒头,因为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究竟母亲是怎么做的,从未了解过,也未感到过蒸馒头还有那么大的学问。可到了自己过日子时,想吃个蒸馒头竟是那么的不容易。
          
可以作为笑料的是,有一次,自己试着蒸馒头,那时还是用碱面,结果,蒸出来是深黄色,想必是碱大了,而且体积比蒸前还小。因为我蒸花卷还卷了芝麻酱和油,自己也知道这一来是糟蹋了东西,真正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如何处理,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花卷带到工作的地方 ,吃饭时拿到食堂,在排队人群中,见到关系比较深的,就硬塞给他一个,并提醒不准浪费。见到不太熟的,就客气的说:请帮帮忙,也给他一个。见此情景,有的人大笑着接受,有的人面有难色,但碍于情面,也勉强接受了。这样,上下两屉花卷,很快就打发出去了。由于,那时在家吃饭的机会少,从此之后,发誓再不蒸馒头。
          
可话不能说绝,若干年后,到了国外,做饭带孩子成为主要任务,如果连蒸馒头都不会也说不过去,于是就出现了前述之拜两位山东朋友为师的情景。深切的感到,蒸出好的馒头,得到人们的夸赞时,也有一种如同事业有成的成就感。倒 也是一种自我安慰。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