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中国河北省疫情严重封城持续 省民面临新一轮核酸检测

来源: 大中报 冯惠蓉
 
 
(大中报/096.ca讯):根据美国之音1月23日的报道,随着石家庄等地疫情日趋严重,河北省官员在实施封城的同时,誓言要做好保卫北京安全的“护城河”。此外,面对即将开始的春运潮,各地当局还采取了“就地过年”的措施。但是,受到封城影响的市民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对疫情通报不透明、物价突涨以及无法返乡与家人团聚表示了不满。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封城查人 形势日趋紧张
根据石家庄市政府1月22日下午第18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最新通报,21日该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15例。全市从1月2日至22日,全市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800例。这次新闻发布会没有宣布解除封城,而要进行新的居民核酸检测。
 
1月6日起,河北多条高速实行交通管制,航空公司取消石家庄航班。次日,石家庄宣布全市封城,车辆及人员不得出城,高风险区人员全体不得离开。河北省12日宣布的封城地区,除省会石家庄以外,还有邢台市、廊坊市,那里的人员、车辆非必要不得外出,
 
一位姓刘的石家庄市民对美国之音说,他目前人在外地,石家庄市封城后,进出都极其困难。他说:“封城这几天,风声一天比一天紧,不让离开本地,离开本地的必须做核酸。外地的进石家庄?别说人,快递包裹都不准往河北省发。还有几个村庄整体搬迁,目前又恢复到去年刚过完年时的形势了。我有家人在那里,但是,我不想回去,回去就是自投罗网。”
 
另外,石家庄人在异地也备受监视。刘先生说,这次不是外来人员到河北省备受监视,而是外地人遇到河北省人就严加防范。
 
他说“你像我吧,到哪里都追问我哪来的?到任何一个宾馆住店都追问我,哪来的?说是河北的,那什么时候出来的很关键。我说,出来20多天了,这才放过去。然后人家要我的名字、电话、扫健康码,反正河北来的目前就这个待遇,这回是颠倒过来了。”
 
居民措手不及 物价上涨
纽约时报中文网说,石家庄等多地再封城,2200万人受影响。新的限制措施给数百万人带来诸多不便,但似乎并没引起公众强烈抵制。
 
石家庄居民刘先生通过自己的亲属了解了城里的有关情况,他说,封闭后“一是物价上涨,二是出行不方便,购物上班都受影响,诸多不便。”
 
河北石家庄等地目前封城是突然宣布的,居民措手不及,石家庄公交、出租车全部停运,医护、保障人员上下班只能靠自己开车或电动车,正值寒冬,没车的人只能步行。又逢寒假,大学生回家也难,返回石家庄的人在家门不能入。
 
石家庄等地封闭后,城内外卖小哥和外卖公司人员最初也动弹不得,网上销售的递送瘫痪,更别提街面上实体副食零售网点,不过,目前情况似乎有所改善。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的描述,石家庄封城后,一位受困大学生每晚住宿价格190元。商品更是涨价、三餐难买不说,按照平时物价水平,一整只炸鸡大概20元,封城后一份口水鸡,仅是几块鸡胸肉和一份米饭,要价高达60元。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在石家庄市举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石家庄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新峰承认,前不久,个别蔬菜品种价格在个别地方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
 
充当首都政治“护城河”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为了使北京免于新冠肺炎病毒再爆发的威胁,当局对石家庄实行封城,以便在政治上构筑起保卫北京城的“护城河”。
 
除石家庄外,河北还有其他地区封闭,在距石家庄和北京约150公里的保定,当地居民林先生对美国之音说:“保定城市、小区、农村基本上全方位都封闭了,保定早就这样了,至少一个星期了,我们属于保定的一个区,算是农村,这里已经封了一个多星期了。”
 
他还说,与北京一河之隔的某地桥梁已搭建起帐篷,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防止有人想穿过冰面“偷渡”进京,疫情期间,患病儿童也不能进京看病。
 
纽时中文网说,在整个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中国官员似乎特别担心中共领导核心所在地北京。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已承诺,河北省要“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阻挡新冠病毒向首都蔓延。
 
对于这种提法,林先生说:“这是一贯政策啊,不管是疫情,还是其他方面,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各方面来说都是这样,因为北京权大,中国弄了好多个经济圈,京津冀永远是不行的。河北的任何事情都要维护北京的利益,做出牺牲和让步是一贯政策。”
 
设在美国的网络媒体“中国数字时代”在一篇题为“河北:‘大局意识’之苦”的文章中指出,河北所做的牺牲常常是为了首都。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就群体分类而言,很大程度上具有任意性。绝对安全不可能360度无死角,区隔和层级本身就会留下漏洞,河北这次疫情集中爆发在乡村,并非偶然。
 
美联社1月16日的报道披露,中国已快速在河北省南宫地区建成了一个拥有1500 个病房的医院,以应对当地感染者激增,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五家医院在建,预计很快会投入使用,届时南宫地区医院病房总数将新增6500间。

 
北京居民忧心忡忡
网络照片显示,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等近日在河北张家口等地视察时,已经全程戴口罩,远距离向群众讲话。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1月5日主持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提出,要筑牢外防输入的防疫屏障,确保首都安全。
 
据新京报1月20报道,北京开始实施“14+7+7” 等6项严防境内外疫情输入风险最新管理措施。也就是北京口岸入境人员14天集中隔离期满后,继续开展7天居家或集中隔离,期满后再进行7天健康监测。
 
舆论上,中共环球时报援引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培玉的话,这次的封城和当初武汉不一样,一是疫情远没武汉那么严重,二是现在的检测技术、防控策略经验、救治水平都远远高于去年。
 
另外,北京市大兴区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从1月19日12时开始,对天宫院街道的四个街进行封闭式管理。小区居民“只进不出”,全部居家观察小区居民。
 
不过,北京市居民任女士依然忧心忡忡。她对美国之音说:“关键是还有一些病人特别隐蔽,查了六、七次都阴性,结果最后一次是阳性;还有的是变异,有的人传了八九十个人,这样的人怎么办呢?隐蔽感染者太多,谁也不知道谁是感染者,谁不是感染者。”
 
疫情反弹,再次聚焦病毒源头
对于疫情的反弹,中国政府似乎暗示,新冠病毒起源于国外。美联社1月16日报道说,中国将最新疫情爆发全部归咎于冷链商品一类的进口货物,以及对进口货物的“非正常管理”,对相关“人员保护不够”。
 
保定居民林先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昨天说是找到了传染源,俄罗斯的一个技术工人,给石家庄修理高铁的一个什么坏了的硬件,一个村庄的人和这位俄罗斯的人有过专家接触而传染,这是官方的一个报道说的。”
 
林先生认为,现在各地疫情出现反弹,当然有一些外来因素。但是说中国自身已经彻底根治病毒,这是不现实的。他说,疫情潜在因素有多大,病毒的携带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有多少,这些都是未知数。
 
他说:“就疫情而言,我个人看法是,从控制住以后,我一直认为,这都是一个表象,因为病毒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传染不知不觉就发生了。你想,武汉那么严重,一下子就灭了这个病毒?我感觉是不现实的。”

 
林先生认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多年来各种病毒对人类的侵蚀就是对人类的警告和报应。他还对美中疫情控制的不同进行了比较。他认为,两国价值观的不同导致处理方式的不同。
 
他说:“美国人的想法不一样,人家为了自由,哪怕去死,哪怕感染上,我也要我的自由,这是人家的一种价值。在中国这边,哪怕你有这种想法,那也不行,政府是强制性的,政府在这一块,从好的方面来说,是为了控制疫情,想让更少的人染上这个病毒,但是,从人权方面来说,我的自由,我的生命我做主,这就是另一种想法和做法了。”
 
“就地过年”在民间引起反弹
中国传统新年将至,春运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春运潮”1月28日开始,3月8日结束,共计40天。截止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东、贵州等省市已提出“就地过年”。上海市更罕见地要求民众,近期非必要不离沪。但是,各地疫情实情如何,老白姓知之甚少。
 
上海居民钱女士对美国之音说:“上海的实情我们是不可能知道的,具体情况我们看不到,真实情况看不到,如果我们说有情况,当局会说你扰乱社会秩序,一个帽子扣上去。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也知道,这个病是很可怕的,太可怕。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很多事情骗不了人。”
 
钱女士还说,各地疫情如何?除当局权威发布外,民间只能凭直觉感知,或者从家属亲朋、小道消息以及网上的动态获得,还担心不慎就可能被当局约谈,惹上麻烦,大家有话不好说,认为当前国内形势“时候未到”。
 
网上流传江苏省一条防疫标语:“与其返乡隔离十四天,不如留苏多赚四五千”也引来热议。
 
由于疫情无疑将延续到春节,在外务工人员以及大学生们回家过年的愿望将泡汤,这样的标语对他们很有刺激,引来网上抱怨声一片。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