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要想肠道健康 请考虑补充后生菌

Eating for gut health? Consider postbiotics
来源: 大中报 紫馨
 
 
(大中报/096.ca讯):环球邮报发表健康专栏作者Leslie Beck的文章介绍了我们可能熟悉的益生菌,它是一种存在于某些事物中活的微生物,或者是适量食用,就会对健康有益的保健品。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您可能知道益生元,存在于芦笋和朝鲜蓟中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都可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
 
不过,“菌群”家族来了一位你可能不太熟悉的成员:后生菌(postbiotics)。 这些生物活性化合物正悄悄出现在营养补充剂的货架上,并有望进入食品和饮料领域。
 
但是您不是必须通过补充剂或某些添加的食品来得到。下面来介绍一下后生菌,以及快速了解什么是健康的肠道。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益生菌,益生元(PROBIOTICS, PREBIOTICS)
当足够量的益生菌(例如细菌和酵母菌)进入大肠后,它们会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并帮助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这是生活在肠道内数万亿细菌微生物的总称。
 
大量研究已显示,益生菌的特定菌株可以改善炎性肠病,便秘,腹胀,尿路感染,湿疹,抑郁和焦虑。而且其中一些菌株可以在体重控制中起到作用。
 
益生元的作用就像肥料,滋养着肠道微生物。高纤维食品中有许多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一旦进入大肠,就会被肠道细菌发酵。益生元也可以从膳食补充剂中获取。 
 
这些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与改善肠胃功能,增加钙、镁和铁矿物质的吸收,增强饱腹感以及降低肠感染风险等有关。
 
后生菌的介绍
后生菌尚无官方定义,是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它们可以在发酵食品中找到,当肠道细菌消耗益生元时,就会产生后生菌。
 
后生菌包括短链脂肪酸,蛋白质和多肽(氨基酸的短链,蛋白质的组成部分),还有死掉细菌的一部分尸体,例如细胞壁。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后生菌对健康有哪些潜在的益处。目前,它被认为可以减少炎症,增强免疫系统,维持强大的肠道屏障并促进肠道的蠕动。
 
尽管目前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研究仍然表明,某些后生菌可能在预防2型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和免疫功能紊乱疾病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因为后生菌不是活生物体,所以它们在热处理过程中保持稳定。这使制造商可以将它们添加到烘焙,休闲食品和饮料之中。

让肠道多产生后生菌
首先要注意饮食,以获取更多的后生菌。
 
增强肠道有益菌群后生菌产量的最好方法是喂其益生元。益生元碳水化合物的良好来源包括芦笋,熟香蕉,菊芋,豆薯,全麦黑麦面包,大麦,韭菜,洋葱,大蒜和菊苣根。 
 
发酵乳制品(如开菲尔,乳酪和优格尔)也含有益生元碳水化合物。 燕麦,白豆,鹰嘴豆,扁豆,绿豌豆和腰果也是如此。
 
煮熟并冷却后的大米,马铃薯和山药与意大利面一样,都是称为抗性淀粉益生元的来源。这种淀粉的结构被改变,在小肠里不容易被消化,最终会在大肠里发酵。
 
可可粉中称为黄烷类的植物化学物质也可作为肠道中的益生元。
 
您还可以通过摄入发酵食品和饮料来直接获得益生元。
 
日常饮食中的各种发酵食品,包括开菲尔,康普茶(红茶菌),泡菜,未经巴氏杀菌的酸菜,天贝(tempeh,一种发源于印尼爪哇的发酵食品),纳豆和味噌(面豉)。 除了天贝,这些食物还是肠道益生菌的来源。
 
后生菌可以通过补充剂来获得,通常与益生菌和益生元结合使用。您还可以找到丁酸盐补充剂(一种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
 
但是请记住,尽管后生菌比较安全,但对某些人会产生副作用。
 
如果您患有肠易激综合症,含有后生菌的补充剂可能会使消化系统症状恶化。患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人也应避免使用益生元补充剂。 
 
* Leslie Beck是多伦多的一家私人执业营养师,现任Medcan公司食品和营养总监。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