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世界首富贝索斯太空飞行成功 全程仅十几分钟就返回地球

来源: 大中报 冯惠蓉
 
 
(大中报/096.ca综合讯):7月20日周二,世界首富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搭乘旗下太空飞行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gin)开发的“新谢泼德”号火箭(New Shepard)已成功着陆,贝索斯等人顺利着陆。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贝索斯和其他三位乘客已顺利出舱。从现场画面上看,贝索斯等人精神还不错,出舱前,贝索斯还竖起大拇指“点赞”。
 
此次飞行任务是“New Shepard”号的第16次发射。但与之前不一样的的是,本次是该飞行器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除了贝索斯,还有其他三位成员一起参与此次太空飞行,分别是贝索斯的弟弟马克·贝索斯、82岁的女飞行员沃利·冯克和18岁的高中生毕业生奥利弗·戴蒙。
 
此前报道显示,此次整个太空之旅预计耗时约11分钟。新谢泼德将稳步加速至三倍音速以上,在脱离助推器后,太空舱预计将达到100千米以上的高度。届时宇航员们将可以解开安全带,体验几分钟的失重感觉,同时观赏窗外的太空景观。
 
随后,太空舱的推进器将把太空舱带向地球。太空舱着陆后,蓝色起源员工将驾驶卡车开向沙漠,打开舱门让宇航员们走出太空舱。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当时只有5岁的贝索斯也感受到这种激动,贝索斯曾说,这激励了现在的我。贝索斯选择升空的这一天,也是阿波罗11号登月52周年的纪念日,此举也有贝索斯向阿波罗的敬意。
 
在这之前,英国亿万富翁、私人太空公司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抢先贝索斯一步,乘坐太空飞船飞行。
 
布兰森曾说,“我一直是个梦想家。我妈妈教我永远不要放弃,要勇于追求。7月11日,是时候在下一次太空飞行中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了。"
 
布兰森升空返回后说,很荣幸,能作为这个非凡的任务专家团队的一部分,在维珍银河的宇宙飞船“VSS Unity”上测试令人难以置信的客户体验。
 
“当你俯瞰地球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美。我迫不及待想让你们都上去了。”
 
“当我在太空时,我对所有的孩子说了一句话:我曾经是一个怀着梦想仰望星空的孩子。现在我是一个成年人,坐在宇宙飞船上俯瞰我们美丽的地球。致下一代梦想家: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想象一下你们能做什么。”
 
布兰森还指出,飞上太空后,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维珍银河是地球的太空线。“如果你曾经有过梦想,现在是实现它的时候了。欢迎来到新太空时代。”
 
与布兰森进入太空不同,贝索斯这次乘坐的是火箭,并且会进入距离地面100公里以外的太空,而布兰森升空的高度是86公里左右。
 
当然,贝索斯的飞行与布兰森的飞行有很大不同,贝索斯的飞得更高,但时间更短,且观赏性不足,感觉就像进行了一次蹦极,大众还没感受到兴奋点,整个过程就已经结束。
 
布兰森的是航天飞机,飞行时间更长,在飞行过程中可以观看到飞机里面成员的情况,并进行对话。
 
外界也能亲眼看到飞机里人失重的情况,而且,飞机降落的过程也更加优雅。
 
而贝索斯和布兰森都是勇敢的人,也给了大众进入太空不同的选择。
 
要想参与的人至少要花费25-30万美元的资金就可以体验,这也被认为是有钱人的游戏。
 
对此,贝索斯在近期一场采访中说,亿万富翁争相前往太空并非只是一群有钱人的游戏。“我去太空是为了帮助为子孙后代建造‘基础设施’。今天进入太空的费用昂贵,以至于大家不能在太空中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建设这样的基础设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
 
贝索斯认为,其正在建造一条通往太空的道路,这样,高中生毕业生奥利佛这一代人就可以创造更多让我们震惊的东西,让地球上的生活更美好。
 
不过,至少有10万人签署呼吁书,要求阻止贝索斯太空之旅后返回地球。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