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借助共和党一些参议员的支持 美国两党在参议院就民用枪支改革达成协议

U.S. senators reach gun reform deal with key Republican backing
来源: 大中网/096.ca 李子
(大中网/096.ca讯)加拿大CTV News报道说,周日,一个由两党参议员组成的小组宣布了一项关于民用枪支安全法案改革框架的协议。

该法案获得了足够的共和党议员支持,以在分裂的参议院中取得进展,这可能是对几十年来首部重要的美国新枪支法的潜在突破。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加拿大5月新增近4万职位 失业率降至5.1%为有记录以来最低
美国取消入境航空旅客新冠检测要求 航空公司拍手称快
加拿大税务局通过克扣申请人失业保险 弥补他们不应得的福利金



该改革框架受到总统拜登的称赞。改革包括支持各州的“红旗”法,即防止潜在危险的人使用枪支,以及对 21 岁以下的枪支购买者进行更严格的犯罪背景调查,打击那些为无法通过背景审核,无法购买枪支的购买枪支的人。

该框架是在上个月德克萨斯州乌瓦尔德一所小学和纽约水牛城一家超市发生民用枪支大屠杀之后制定的,该框架远没有拜登和其他民主党人提出的禁止半自动突击式步枪和大容量弹匣或至少将购买弹匣的最低年龄从 18 岁提高到 21 岁。

 周六,数万人在华盛顿和美国各地集会要求立法者通过旨在遏制枪支暴力。

尽管该协议代表了一项重大突破,但它并不能确保它会在众议院通过,因为众议院的议员仍必须敲定立法语言,以确保获得足够票数以通过参议院和众议院。众议院由民主党控制,但席位很微弱。



 几十年来,共和党在国会成功阻止了对民用枪支的任何改革。美国国会对民用枪支的改革这可以追溯到 1994 年。当时通过的攻击性武器禁令。但该禁令在十年后结束。

但周日的协议仍然标志着自 2013 年康涅狄格州学校大屠杀之后国会关于枪支措施的谈判总算取得了最大进展,当时参议院的枪支管制立法失败。

由康涅狄格州民主党人墨菲和德克萨斯州共和党人约科宁领导的两党谈判小组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的计划在拯救生命的同时也保护了守法美国人的宪法权利。” “我们期待获得两党更多议员的支持,并将我们的常识性提案变成法律。”

同意该框架的小组包括 10 名共和党人、9 名民主党人和一名参与民主党党团会议的独立人士。

在世界富裕国家中,美国的枪支死亡率最高。但它是一个许多人珍视枪支权利的国家,其宪法第二修正案保护“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



有 10 名共和党人表示支持,这将足以克服参议院的“阻挠”(Filibuster)规则,该规则要求 100 名参议员中的 60 名同意推进大多数立法。预计反对该计划的共和党人将设置程序障碍以阻止该改革方案。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没有接受这个框架。

“我很高兴参议员科宁和墨菲在他们的讨论中继续取得进展,”麦康奈尔在一份声明中说,并补充说,他希望谈判能够以“尊重第二修正案。”

拜登在一份声明中说:“它并没有做我认为需要的所有事情,但它反映了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步骤,并且将是几十年来国会通过的最重要的枪支安全立法。” “在两党的支持下,没有理由拖延,也没有理由不迅速通过参议院和众议院。”



民主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上周表达了对参议院谈判代表的信心,尽管她希望更严格的枪支限制。

民主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表示,他希望在制定立法细节后迅速通过这一改革法案。

该协议在经过数周的密集谈判后拼凑而成,将提供联邦资金,以鼓励各州通过“危险信号”法律,防止枪支落入那些被法院认定对自己或他人构成重大危险的人手中。

周六,2018 年佛罗里达州高中枪击案的幸存者霍格说:“我们感谢致力于达成这一妥协的两党参议员小组。感谢你们找到拯救生命的共同点。”

霍格补充说,美国还需要对民用枪支做更多改革,包括要求对全国每一次枪支购买进行背景调查。他称该法案“应该是国会对民用枪支改革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