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拿大私立学校行业不仅坑国际学生,还坑本地学生

Canadian private education industry not only chea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ut also local students
来源: 大中网/096.ca 王飞

(大中网/096.ca讯)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发表了一篇Jonah Prousky的评论。他是一名管理顾问和自由撰稿人,主要关注商业、技术和社会领域。评论说,正如最近广泛报道的那样,国际学生一直在利用"行为不轨"的私立学院来规避加拿大的移民规定。

目前,加拿大境内有超过一百万的留学生,这很可能会导致当地医疗服务的等待时间延长和住房价格的上涨。因此,联邦本周出台了一项移民政策,对每年发放的学生签证数量设置上限。(详情请阅读:渥太华宣布2024年将国际学生签证上限定为36.4万,较2023年减少

这项政策似乎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希望此举能打击那些以国际学生为猎物的私立学院,因为这些学生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公民身份,而不是接受教育。

但更艰巨的任务依然存在,那就是切实提高私立中学和私立学院的教育质量。私立教育的问题远比最近的报道要严重得多,而且这绝不是国际学生独有的问题。实际上,国际学生只是沿袭了加拿大本地学生几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对于加拿大高中生来说,想获得最令人垂涎的省内大学录取通知书并不难。只需支付几千元,该高中生就可以进入私立学校的"制造学分的"分校(通常位于购物中心),在那里他们几乎可以保证获得最高分。这些学生所支付给私立学校的学费,往往可以通过大学颁发的入学奖学金收回。



《环球邮报》曾在 2004 年报道过这个问题,而现在几乎什么都没变,只是这些"行为不轨"的私立学校近年来可能更加嚣张了。我之所以知道这个问题,因为《环球邮报》报道十年后,我在一所私立学校还上了一门课。

当时,我希望能进入金斯顿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热门的商学院(MBA)学习,而获得录取名额的竞争非常激烈。该学院的录取率为 6%-7%,仅为哈佛 MBA 的一半。而且,在我周围同样在争夺录取名额的学生们都转而选择那些能提供近乎完美高中成绩的私立学校。

一想到自己可能会因为同学的成绩是花钱买来的,而与录取失之交臂,我就备受煎熬。于是,我在其中一所私立学校选修了 12 年级的英语课程。如果没记错的话,我只花了 1,000 多元,就考了夸张的 97 分。老实说,我并不后悔花钱买了英语成绩。毕竟,我是在与一大群同样花钱买高中成绩的学生竞争。

整件事与"行为不轨"的私立学院向国际学生承诺公民身份的问题极为相似。在某些私立学院,多达 90% 的学生都是"不需要打卡上课"的,他们很可能只是为了获得学生签证和工作签证而付钱给私立学院。从道义上讲,这与加拿大本土学生花钱买高中成绩没有什么区别。(相关阅读:卑诗省和安省计划打击压榨国际学生的"行为不轨"学院



显然,除了对学生签证数量设置上限之外,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恢复加拿大任人唯贤(meritocratic)的价值观。"行为不轨"的私立学校必须承担责任,无论他们针对的是国际学生还是本地学生,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

问题是,关于这些私立学校的数据似乎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匮乏。各省教育厅至少需要了解这些学校的录取率、入学率、毕业率和就业率。安省声称可以提供这些数据,但其中有很多缺失项。

加国有成千上万所这样的私立中学,但各省教育厅是否知道有多少学生就读于这些学校,以及他们的平均成绩有多高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他们知道,他们也不会与大学分享这些信息。尽管各省教育厅对这些私立学校负责审核工作,但很少听说有关闭某所学校的信息。

一些大学已经采取了自己的行动。位于安省西南部的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在2018年因其取消部分私立中学学生的申请资格而登上头条新闻。但是,如果这种努力要带来有意义的改变,就需要全省范围内的合作。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