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拿大新任总理卡尼宣誓就职,他在首次内阁会议上都许诺了啥?

Mark Carney calls first cabinet meeting, sets the tone for his agenda
来源: 大中网/096.ca 南茜(Nancy Jin)

(大中网/096.ca讯) 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报道说,卡尼(Mark Carney)周五(3月14日)宣誓正式就任加拿大第24任总理,他领导的内阁政府在首次会议上将消费者碳税设置为零。

新任总理在联邦自由党党魁竞选期间曾承诺终止对消费者征收碳税,同时加强针对大型污染企业的工业碳税,以确保环保政策更具公平性和针对性。在内阁会议室,卡尼在记者镜头前签署了一项枢密院令(Order-in-Council),正式确认该决定。

他说:"这将给生活困难的加拿大人带来改变,但这是本届政府为确保应对气候变化、确保我们的企业具有竞争力和国家向前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更广泛措施的一部分。"

碳税旨在促使个人和企业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从而帮助加拿大降低碳排放。消费者碳税政策长期以来备受争议,并且成为保守党攻击自由党政府的主要议题之一,持续超过两年。

根据联邦自由党的碳税计划,加拿大人还收到了补偿碳税支出的退税支票,卡尼周五表示,下一笔也是最后一笔退税将于四月份发出。

联邦自由党通过立法实施该计划,同时赋予内阁确定碳税费率的权力。保守党党魁波利耶夫表示,除非卡尼废除实施碳税的法案,否则碳税这把剑始终悬在人们头上。

波利耶夫说:"这就是在耍花招(sleight of hand)。"

“卡尼之前对碳税只有一个批评,那就是税率太低。现在,谁会相信他改变了主意?”

加拿大总督西蒙(Mary Simon)主持了新总理宣誓仪式,并见证了卡尼宣布其23人内阁名单,这一规模远小于杜鲁多政府的39人团队。他们将在与美国的贸易战期间管理加拿大。

卡尼在渥太华总督府(Rideau Hall)举行的宣誓就职仪式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这个意义重大的时刻担任总理是一项庄严的职责。内阁规模缩小,是因为我们必须专注于加拿大人最关心的问题,迎接挑战,而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危机时刻。"

波利耶夫批评说:“自由党政府试图欺骗加拿大人,让他们在第四次任期继续执政,而卡尼的内阁有87%与特鲁多政府相同。”

波利耶夫在之后的渥太华记者会上说:“还是同一批自由党人、同样的议程、同样的结果,以及过去10年里同样的承诺。”

在离开总督府后,这位前央行行长解释了他将如何与美国总统川普打交道,称他尊重美国总统希望帮助美国劳动力和阻止芬太尼的祸害。他表示,两国领导人需要找到合作的途径来结束贸易战。

卡尼认为,两人有很多共同点。他介绍,他和川普都有商业经验,包括在房地产领域的经验,在川普第一任期时,卡尼在英国担任英格兰央行行长,他们在G20峰会上进行过接触。

卡尼说:“总统川普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和谈判者。在许多行业,我们是他的最大客户。现在,客户期望得到尊重,并以适当的商业方式合作。”

卡尼目前没有访问白宫的计划,但希望能尽快与总统川普会谈。他表示,他将努力让川普关注双方紧密的商业联系,并想方设法为美国和加拿大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作为加拿大总理,卡尼还将向总统指出,加拿大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来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

当被问及川普政府吞并加拿大的言论时,他说:"这太疯狂了。你只能这么说。"

周三(3月12日),川普对加拿大的铝和钢铁征收 25% 的关税。他还威胁要在 4 月 2 日对加拿大的大部分进口产品征收 25% 的惩罚性关税,对能源、重要矿产和钾肥征收 10% 的关税。

新总理下周将前往巴黎和伦敦,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会面,讨论与美国的贸易战、乌克兰问题以及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更紧密合作。

卡尼说:"我们必须使我们的贸易伙伴多样化,并加强我们的安全。"

据预计,卡尼将在3月24日议会复会前启动联邦大选,但他周五拒绝透露何时启动。

他说:"在确保我们获得所需的强有力授权方面,未来几天还会有其他消息。"

卡尼从未担任过民选公职,他的核心团队对他可能在哪个选区参选守口如瓶。卡尼曾暗示,他可能会在阿尔伯塔省参选,因为那里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他发起党魁竞选的地方。

卡尼拒绝透露他最近转移到保密信托(blind trust)的资产价值。通常领导人上台后,为了避免自身资产带来的潜在利益冲突,会将这份资产转托给一个独立第三方受托机构(fiduciary)管理。但他也没有忘了对没有在私营行业工作过的波利耶夫进行了嘲讽。

他说:“我想向你们保证,我的资产是通过政府的工作收入和在私营行业的工作收入赚取的。我想指出的是,反对党党魁从未在私营行业工作过。”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