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珍惜宝贵童年的真正方式和实际意义
每次到女儿家,孙儿孙女们好像发疯般的高兴,真是有些无法无天的样子。此时,女儿女婿有时会对孩子摆出严格的姿态,我就感到不忍而想加以阻止。但是仔细一想,她们在孩童时代还不是一样受到我们父母的类似训导,要怪也得怪自己。因而经常到了嘴边的话,欲言又止。对第三代的幼儿而言,有所谓“祖辈从大门进来,家规就从窗门飞出”的俗语。上了年纪的人,怎么说都难免有放纵溺爱孙儿孙女的习性。却往往忘记了想教育好孩子,时时要守住底线,实在不能够有丝毫的放松。
一句老话,叫做“儿童是国家的栋梁,青年是人类的未来”。这句话的真理,人人能懂不必解释。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把培养下一代成为有用人才视作父母、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职责。所谓“有用人才”,可以是学有所成和具有独自立足社会的人才,乃至具备不仅仅是对自己有利,而且对社会和人类有贡献的技能和才华的人;或者最起码是能够对家庭和自己的生存发展,负担起独立自强不依赖父母的人。人类要在艰苦的社会环境之下生存,这是最起码的做人的素质和品德。只要上了年纪的人,都能够记得年幼时代大多数父母家教的严格和世态的炎凉。想起当时,我们的行为动辄得咎,无论在人际关系还是学校教训方面,都要严格遵守一整套的清规戒律。主要的原因是人的生存环境恶劣,社会或国家的生产技能落后,财富和能源得来不易,所以人必须从小就得振作精神,学会努力克己的品格,才能对付环境和克服困难,才能够求得生存。
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财富的积聚,生活环境的改善,生存竞争节奏的缓和,人们应付艰难生活环境的坚强品格和能力也跟着松垮下来。特别是生活在像加拿大这样富裕国家的年轻人,在生存竞争的任何一个方面,大多数都无法与他们的长辈相比。特别是在刻苦耐劳和勤奋向学方面,甚至也及不上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一代。
前一个时期,有关欧美各国青年学生在数学、科学和阅读方面远远落后于上海,香港,新加坡,澳门华裔学生的的统计研究报告,已经引起了西方国家不小的震撼。其实,这正是当今世界在经济发展,乃至其他多个领域的“东风压倒西风”形势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作为“国家栋梁”和“民族前途”的西方国家年轻一代,由于长期以来的富裕和安逸生活,养成了他们的“好逸恶劳”习惯,是令他们失去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原因之一。不过,尽管如此,仍然有太多西方国家的政治领袖和学者专家,对于这种警示不以为然。也许是出于人类自尊心或白种人的民族优越感,他们对此似乎没有真正的急迫感。而且还隐藏着一种无形的轻视、忽视。这最好用去年在美国的一位出名的华裔女学者Amy Chua或“虎妈”的教导子女的方法为例来说明问题。
在教育和培养子女方面,“虎妈”和绝大部分的华语家长所采用的,是传统的华裔教育子女的严格方式,结果她们的子女都出类拔萃,学有所成。可是很少美国人同意这种教育方法。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用种种理由冲淡深藏其中的重大意义。毫无疑问,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和社会道德有其正面的价值和成功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赋予学生自由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精神,但缺乏的是,鼓励和重视学生对基本学科应该具备的刻苦专研乃至“死记硬背”的真功夫。当然,要具备这种能力,时间和精力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可是有华裔背景的学生和家长都知道,与华裔学生相比,主流社会的学生所花的学习时间,乃至专研精神,一般都及不上我们。以笔者所知,与华裔学生相比,本地学生做功课的时间太少,游玩的时间太多。西方国家的太多家长乃至教育家,都认为孩子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面,不应该“放弃和浪费宝贵的童年”,童年时期转眼即逝,因而家长们要让自己的子女“及时享受童年”。可是我们华裔的习俗则是,童年时光固然宝贵,并需要珍惜,但童年也是奠定良好学业基础和形成巩固的道德品格的绝佳时期。“戏无益,勤有功”是中国人的教子名训。
关于这一点,自己感受良多。孩子求学时代,每天眼看着邻居的白人孩子在外蹦跳游玩,自己的孩子则躲在家里埋头做功课,有时候颇有些内疚之感。可是当她们学成以后都进了名校,接下来又为大公司大企业所聘用,不久又担当了要职;而邻居的孩子则挣扎于进入某家“中等技术学校”,之后又为起码的糊口工作到处奔走和担忧之时,才感到什么是运用和享受简短”宝贵童年”的真正方式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