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科学昌明和工作机会越来越向两极分化?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不管是美国或加拿大,政府和社会所关心的民生大事除了环保以外,最大的似乎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以及由此引起的越趋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这是一个永远无法消除的普遍现象。原因是占大部分赚取财富机会的阶层,似乎永远处于垄断地位和不败之地。而处于低收入的弱势团体,则情况越来越差。那些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一代,新移民,以及没有接受过恰当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劳工阶层,不但一直处于贫困的经济地位,而且有越趋下沉的迹象。这种情况,显然是对民主制度精髓价值的一种极大挑战。但是这种挑战似乎越趋严重。那就是,当今世界,尽管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经济发展越来越普遍,但是人类社会的就业机会,或工作岗位却越来越稀少,不但社会弱势基层,连处于优势地位的富裕阶层,也同样面临越趋严峻的挑战。那就是,劳工市场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工作都不再需要或不再完全依靠人的体力脑力和智慧来完成任务。有太多的高科技工作和脑力劳动,不再依靠人的操作完成任务。谷歌(Google)公司的合伙人和首席主管Larry Page曾经感叹地表示,当今世界的高科技电脑和尖端通讯技术的惊人速度和效率,有可能在不久将来,取代90%现有的IT领域工作。牛津大学的两位教授最近也估计,在美国的最先进极端科学领域的现有工作职位,其中的47%将在未来的1020年时间里不再存在。事实上,人类的聪明和智慧,已经创造出高科技和划时代的先进机械和电脑系统,人类实际上是把自己推进到一个几乎被完全忽略的地位。或者说人类已经聪明到用电脑和科技系统取代自己工作机会这样非常可笑和矛盾的地步。

人类的大脑越来越发达科学越来越昌明人类社会是否会最终走向一个绝大部分工作都由电脑操纵的高科技机器人来完成而令我们的工作机会越来越稀少的社会这个趋势似乎是肯定的美国著名科技专家Nicholas Carr在他刚出版的新著《玻璃牢笼》(The Glass Cage)一书里写道,我们已经设计和创造了一个废弃人类自己的系统。几乎没有一个学者专家不感到,人类即将来临的前途是,有越来越多的工作将由高科技的电脑和机器人取代。我们所看到的当今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厂,和几乎装备了所有高科技工业的机械船舶生产厂家,制造过程中普遍采用了精确的机械手臂运作,这就是电脑和机械取代人类工作的初步远景。

其实,这种前景,远在1950年代初,当人类还没有掌握电脑和电子以及互联网通讯技术时代,就已经推测人类的绝大部分工作,除了一个组织机构里面若干最高阶层的主管,和最低阶层的服务性质的职位以外,都将被机械所取代。人们对工作性质的定义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至此,人们所面临的一个残酷现实是,如果人类赖以为生的工作岗位大部分都被电脑和机械手所取代,那么普罗大众将何以为生?

这种关注其实是“杞人忧天”之虑。既然机器为人类创造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而机械本身除了电源以外并不需要消耗任何的物质财富,那么政府的主要责任和任务,将是如何把这些由高科技生产的巨大社会财富,有效和公平地分配到大部分“失业”的选民中间;如何确定对在不同的社会功能中扮演不同角色的纳税人,分配不同份额收入的决策。在这样的社会,那些有幸仍然占有工作岗位的民众,一定会赚取非常优厚的工薪待遇,他们将会形成另一种形式的富裕阶层。这些人都是谁呢?除了上面提到的工矿企业组织里面的最高决策者,和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阶层的工作人员以外,那就应该是社会上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劳工阶层。今天被人看低的或忽视的餐饮业,酒店服务行业和旅游事业的从业员,医生和保健服务人员以及不能够由电脑和机械取代的其他工作和服务事业,这些就业前景将会特别兴旺发达。理由非常简单,再高级复杂和精良的电脑,也无法烹饪美味的佳肴,如何复杂精密和具有“人性化”的机器人,也无论如何不可能取代年轻美貌,或英俊潇洒的有血有肉的服务员的亲近和蔼服务。

因此,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素,增加社会财富,人类将继续发展和提高电脑和高科技通讯技术。人将只是为了发展电脑和机器人而工作。而机器人和电脑则将为人类创造一切生活所需的社会财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