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谈美国与伊朗订立的禁止核武发展协定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美国和伊朗终于签署了一项暂时停止伊朗的核武器发展计划。伊朗答应停止正在进行的试验阶段 -- 已经成型的制造核子武器的所有设置和研究工作,而美国则答应在全世界范围撤销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并立即解冻在经济制裁中被扣留的伊朗的1500亿美金资产, 以及解除对伊朗的所有相关的制裁行动。按照美国奥巴马总统的观点,这个合约,至少可以把伊朗发展核子武器的计划推迟10年或更长时间,中东地区和西方世界将在这段时间里免除了来自伊朗的核武威胁。我在好几篇专论里指出,这正是即将卸任的奥巴马总统所专心塑造的,意在遗留给美国人民的政治遗产之一。所不幸的是,这恐怕是美国乃至世界在未来岁月里必须承担的政治恶果而不是什么政治遗产。这是除了奥巴马及其周围的官僚和少数政客以外,几乎无人看好,和被绝大部分明智清醒的政客称作是美国有史以来与外国签署的“最糟糕”的合约。这个合约不但遭到美国所有共和党议员,也包括很多民主党议员的激烈反对,也受到美国的中东盟友以色列,沙地阿拉伯,约旦和埃及等国家的严重关注和忧虑。特别是对以色列而言,伊朗一直叫嚣要从地球上消灭以色列和犹太人,并从来也不承认德国灭亡犹太人的灭族计划之存在,更感到这个合约的危险性。现在人们不得不来探讨一下,人们反对这个禁核合约的原因。

人们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是,这个禁核协议,究竟能不能够阻止伊朗获得核子武器?其答案是不能。是的,为了阻止伊朗制造核子武器,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它实施了一整套包括遏制其能源输出的严峻经济制裁政策,令伊朗的经济面临破产的边缘,而这也正是迫使伊朗坐到禁核谈判桌上的唯一原因。西方国家与伊朗进行谈判的最终目的是摧毁其制造核子武器能力。可是正当伊朗愿意坐下来谈判之时,美国突然改变了谈判所有达到的初衷和严峻的条件。为了迅速达成协议,奥巴马总统向伊朗提出了一个令其梦寐以求的慷慨前提,那就是如果伊朗停止核子武器研究,美国就马上停止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并首先把15000美金的封闭资产归还该伊朗。可是问题在于,美国并没有得到伊朗不在暗中继续核子发展工程的绝对保证。原来协议的条件之一是,为了防止伊朗的欺诈,协议的规定是,美国可以在提出要求检查通知的24小时之后,随时实地对其进行核查。但是结果却变成了美国必须至少要在事先的24天通知对方,才可以进行检查。这也就是说,实际上如果美国发现了伊朗在另一个地方进行核武试验的嫌疑而要求检查的话,伊朗也有几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这个欺诈试验场所的证据清理得一干二净,不留任何痕迹。只要了解伊朗在以往的行为的人都会知道,这个协议,实际上是以停止核武试验协议的形式,保证伊朗能够拥有核子武器的自欺欺人的合约。

美国也曾经与北韩签署过类似的禁止核武试验协议。为此,在北韩停止核武试验期间,美国向北韩无偿提供了数额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大宗粮食,以奖励北韩遵守合约。但结果是北韩在暗中继续发展核武技术,等到美国发现,为时已晚,北韩已经开始制造核子武器。现在北韩即将变成世界核子俱乐部的一个成员,日本,南韩,以至于美国阿拉斯加和西太平洋沿岸的城市,都感受到了来自金正恩的核子武器的威胁。可以想见,伊朗这个与北韩同样的“流氓国家”,也必然会步北韩的后尘,成为美国“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第二个禁核试验的失败例子。伊朗也必将在十年八年或更短的时间里变成第二个北韩。而奥巴马不但把1500亿美金送到伊朗手中,还以协议的形式,令伊朗获得了制造核子武器的 保证。也许有人会说,伊朗得到1500亿的经济厚奖,它至少会对改善伊朗民众的生活有助,更可能会缓和伊朗好战民意和强硬派的反美情绪。不幸的事实是,伊朗以往支持中东乃至世界各地恐怖主义行为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就在伊朗民众在街头为庆祝美国受骗而高歌狂舞的同时,伊朗的宗教领袖也正领导千百万信徒,继续高呼杀死美国人的血腥仇恨口号和焚烧美国国旗的反美运动。

有人说,如果美国不以这样的慷慨协议于笼络伊朗,美国和伊朗之间的一场战争可能无法避免。或像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说的那样,与伊朗签订这个合约,是避免战争的唯一途径。这实际上是一种掩盖错误的借口。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伊朗所采取的外交压力和经济制裁政策,直到签署这个禁核条约之前,美国和伊朗之间没有引起任何战争。伊朗在这个长期经济制裁的压力之下,愿意坐下来与美国谈判禁止核武试验谈判的本身,就是一个最辩证的事实。那就是,经济制裁和外交压力能够令伊朗处于步步后退的境地,直到奥巴马总统突然要为他卸任以后的政治遗产树立大旗而对伊朗大发善心,用1500亿美元的奖金,来达到他建立万世流芳的“政治遗产”远大目的。不幸的是,它有可能给世界和平和美国的安全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