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为何美国人对叙利亚和中东难民潮无动于衷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从叙利亚涌到欧洲的难民潮越来越猛,可是拒绝接受难民的国家则继续紧闭国门。本来愿意和已经缴纳了不少难民的国家,也开始关紧大门,或把门缝缩小。以人口只有8000万的德国而言,就已经接受了80万难民,可是却仍然无法满足需求,难民仍然如潮水般涌至。德国最后也不得不被迫暂时停止接受更多的难民。接受过部分难民的英国和法国,也开始关紧国门。 不过,如果与世界人口最多,最大最富有的美国相比,欧洲各国所显示出来的慷慨和善心已经难能可贵。美国本来是接受世界各国难民人数最多的大国。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难民潮,美国都是接纳难民的第一大国。至于越南和东南亚的难民潮,美国也接受了大约二十万的“船民”,在巴尔干半岛战乱中发生的难民危机,美国接受了十三万以上的难民。唯独对此次的难民潮,美国朝野和民间却显示出令人惊讶的冷漠态度,这似乎无法令人理解。

美国是一个有3亿3千万人口的富裕大国,是最讲民主自由和人道主义的西方国家, 可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 对叙利亚的难民却显示出如此冷淡的态度呢?在联合国的呼吁之下,在震撼人心的三岁难民儿童在海滩的尸体镜头的强烈感召之下,世界各国都纷纷表态愿意接受叙利亚难民,为什么美国却显示出如此冷淡的态度呢?到目前为止,美国表示只愿意在2015年结束之前,接受区区1500到1800名难民。至于对2016年的承诺,奥巴马总统也只是答应接受不超过10,000名难民。而且,美国有关当局还表示,首先还必须对这些移民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才作决定。站在难民和人道主义的立场,美国在此次难民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显然应该受到质疑乃至指责,可是如果从美国民众的立场,以及从美国在911 恐怖袭击以来所受到的中东恐怖分子的严重威胁的形势而言,这种感情就不是完全无法理解。

事实上,世界各国对于此次难民潮的看法,也与以前的有所不同。像以匈牙利为首的几个巴尔干半岛和东欧国家,就对此次难民潮表示出完全不愿意接受的坚决态度,而且更以关闭国门的实际行动公开表态。英国和法国所接纳的难民人数也相当有限。其中的原因则众所周知, 一是经济问题,当今欧洲和世界各国正陷于经济低潮,特别是像几个东欧国家,连自己老百姓的生活也无暇照顾, 更何况他人?其次则是人们对来自中东难民政治和宗教文化素质问题的担忧。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来自中东的难民,绝大部分都是穆斯林,他们是世界上最难以融入非穆斯林社会的族裔,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们担忧这些难民中间可能藏有ISIS 恐怖分子。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血腥事实为依据的不幸因素和残酷现实。而美国更是受害最为深重的国家。 众所周知的911恐怖袭击,直接导致三千多个无辜民众丧生,接近十几万民众因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经济也受到重大破坏,这就是由中东穆斯林发动的惨绝人寰的恶毒攻击的结果,而此后美国成为受中东穆斯林恐怖主义组织攻击的主要目标。这正是自从911恐怖袭击以后,美国所接受的难民人数,总共没有超过三万人的直接原因。因此,谁都明白,911袭击以及此后发生的美国国内诸多穆斯林异己分子对美国人民的“野狼式”袭击,在美国军队中穆斯林士兵突然射杀美军士兵的惨剧,在波士顿发生的令无数人伤亡的爆炸事件,都在不断地提醒美国老百姓,接受穆斯林难民,是一种最危险的慈善行动,或者也可以说, 是一种具有非常危险的“自杀性”慈善行动,穆斯林对美国民众的伤害之深远和沉重可以想见。

美国是一个讲究民主自由的国家,政府绝对无法或不敢忽略民意,穆斯林对美国人民所导致的这种深重伤害,必然会反映在广泛的民意之中, 作为老百姓公仆的美国政府,在对待穆斯林难民问题上的态度,自然不能完全违背民意。也因此,美国在对待叙利亚难民态度上的消极态度,就完全可以预测和理解。更有一点,目前美国正处于2016年总统大选前夕,以特朗普为首的十几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在美国的移民政策上,几乎异口同声地呼吁要加强和收紧对移民政策的监管,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犯罪率高升的几千万偷渡入境的非法墨西哥移民,以及严重危害美国社会和国家安全的伊斯兰移民。伊斯兰移民或难民在人数上虽然没有像墨西哥非法移民那样众多,但是他们对美国的国家安全社会安宁所导致的危害,以及隐藏待发的无可估计的可怕危险,远远超过美国人民能够忍受的程度,这种危险是绝对难以接纳的。

穆斯林恐怖分子对美国的911 恐怖袭击,是美国对中东移民政策改变态度的转折点。如果一定要责怪美国对穆斯林移民的冷淡态度的话,那么首先应该责怪的,应该是穆斯林国家,穆斯林文化,以及穆斯林对美国人民所犯下的屠杀无辜百姓的滔天罪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