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董鼎山去世,纽约三老成历史

来源: 曹长青
华裔作家董鼎山12月19日在纽约去世(高寿93岁),这个消息我最近才看到。有人说纽约有三老,指唐德刚、夏志清、董鼎山。他们三位都是1949年前来自中国的文人,多年前常在一起,且都长寿。唐德刚2009年以89岁高龄去世,夏志清走在2013年底,享年92岁。

三老经历、履历相似,但政治立场却很不同。唐德刚可谓三人中最亲共的,去中国参加官方的什么会议。他歌颂共产中国的崛起和能耐,也写过肉麻吹捧邓小平的文章。在美国政治上,没见过唐德刚有什么论述,只读过他公开抨击老友夏志清的文章,说夏老跟他随口发泄的几句对黑人犯罪的不满是种族歧视,以此展示他自己的“政治正确”。用什么“歧视”这个伪命题来攻击政敌是左派惯用的手法。

夏志清则一生坚定反共,在纽约的反共活动中,常见夏老的身影。在美国国内政治上,夏志清也跟他那一辈的多数华人学者不同,他是清晰的右派(保守派),明确支持共和党、小政府、自由经济,对福利制度深恶痛绝。

董鼎山跟唐德刚类似,是亲共的路子,但比较低调,跟国内一直保持不错的关系,所以一路都能在官方报刊发文章,更在美国的亲共《侨报》等有专栏。在美国政治上,董鼎山是清晰的自由派(左派)。当然,他的左倾(反对资本主义)是他亲共(向往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

在人品上,最老的唐德刚最玩世不恭,谈吐作文都有一种流里流气的调子,甚至粗话连篇,很难让人把他跟“教授”的身份连到一起(当然了,如今玩世不恭的流氓教授已经比比皆是)。说实话,唐德刚的亲共并不特别,在美国的华裔教授们,以前就没几个不亲共的,现在则更多人受不了北京红地毯茅台酒的诱惑。唐德刚的最大不同,是他的痞气,这点在那一辈海外华人学者中倒是比较少见的。大概就因为有这种“气质”,唐德刚才会跟台北的流氓文人李敖“意气相投”,因为他们到一起就可以插科打诨,惺惺相“嬉”。

从学术成绩上来讲,唐德刚主要有几本“口述历史”,其中《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比较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不是因为对唐德刚的兴趣,而是对胡适。

胡适当年曾跟唐德刚有过几次谈话(唐说做哥伦比亚大学项目),结果就被唐德刚“卖”一辈子。我看过他那本《胡适杂忆》,感觉很不好,主要是受不了他写胡适那种流里流气的调子,而且其中有些内容感觉不那么地道、实在,因为和其它来源中了解的胡适不吻合,以致我曾想写一篇叫做“胡适认识唐德刚倒死霉了”的文章。

胡适是中国文坛少有的绅士,被唐德刚这种痞气的人以拿到“独家资料”的权威身份写一顿实在不是好事。因为唐德刚跟胡适是两类人,相互绝不可能真正理解、沟通和欣赏,被这种人写,就等于被这种人践踏和耍弄了。这里胡适本人当然有一定责任,跟唐德刚这种人一接触,就应该感觉到他是哪类人。当然,有人推断,当年那个普通留学生唐德刚在大名人胡适面前一定是毕恭毕敬,而那时期的胡适则比较寂寞。但自胡适离开纽约回台湾任中研院长之后,再没跟唐德刚有过任何联系,也没请唐博士回台参加任何学术活动,更别说请他回台任教等。这起码可推测胡适对唐德刚并不感冒。

三老中夏志清是老顽童,常常口无遮拦,随口像孩童那样评论,某某是好人,某某是个坏人,但他不说粗话脏话(起码我没听过),品行里也没有唐德刚那种痞气和“精明”,是个真诚的性情中人,经常很幽默,如果别人听懂了他的幽默,他就会像孩子样高兴得手舞足蹈。他欣赏有才华的人,过于偏爱能写点东西的女性,以致多次被精明的“女作家们”给利用和耍弄了。

夏志清以中国文学评论出名,但对他的捧张爱玲、贬鲁迅,我完全不认同。因为这两个人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语,张爱玲是写小市民的小说家(写得阴暗到令人无法忍受),而鲁迅是思考中国文化整体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两者的份量天壤之别!把两者对等,都属荒唐,再褒张贬鲁,那就不可思议了。夏教授在对中国文学评论的其它方面似乎头头是道,但到了张爱玲和鲁迅,我个人认为,是错得一塌糊涂。

和唐老、夏老相比,董鼎山可谓谦谦君子。无论政治立场如何,起码他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正经人。他的左倾是随西方知识分子的大流。他那些给中国人介绍的西方的东西,当然基本都是从左倾立场出发,左派欣赏和推崇的,而且也只局限于对一些作品的皮毛介绍,几乎完全没有框架性的东西,也严重缺乏他个人的独立评析。但无论如何,他的勤于笔耕,从14岁开始发表作品,写到93岁,前后近80年,去世前三天还在报上发专栏,可谓写到最后一口气,这点是十分令人钦佩的。

但董鼎山走后,他的追思会是由纽约的共产党《侨报》办的,侨报副刊主编主持,中共领馆文化官员亲临。他去世前,中共领事已专程去探望,等于盖棺论定,你是我们的人。由共产党的报纸给董鼎山办追思会,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说,绝不是光荣。

对纽约“三老”,我只跟董鼎山没见过面,却只跟他打过两次笔仗,每次都是他先“发难”,我是防守回应,都是针对董鼎山和他的弟弟、翻译了《1984》的董乐山反目为仇的事。在董鼎山去世之际,我翻出这两篇文章重读一遍,觉得两场笔仗都是该打的。纽约三老去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董家兄弟之争,代表的是人类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的争论。
 
编注一:如果你对曹长青与董鼎山打笔仗的文章,请到096.ca的评论专栏里查:董乐山为何不原谅董鼎山,再谈董乐山不原谅董鼎山。
编注二:更多曹长青文章,请访问caochangqing.com。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