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拿大前总理:是时候把重点放在增加人口上了

It’s time for Canada to focus on expanding our population
来源: 大中报 梁楚怡

 
(大中报/096.ca讯) 加拿大环球邮报日前发表了一篇专栏作家John Ibbitson的文章,他透露前总理Brian Mulroney 提出一个非常宏大的人口设想白皮书,让加拿大在本世纪末实现1亿人口的目标。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在Mulroney的眼里,他当政时期每年移民还不到9万人,现在每年移民超过25万多人,几乎增加三倍。
 
现在,这位加拿大第18任总理呼吁加拿大人接受他所谓的 "新国策",承诺这个国家在本世纪末实现1亿人口的目标。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Mulroney周二在一个由《环球邮报》和世纪倡议(Century Initiative)举办的论坛上宣称,如果加拿大要保持内部实力和增长,以及能力和外部影响力,加拿大需要很多的人,非常多的人。
 
Mulroney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增加额外 6000多万人口将是 “一项具有历史性和挑战性的倡议”。毕竟,加拿大的人口花了150多年时间才达到3800万。离本世纪末还有不到80年,相当于用一半的时间将人口再翻两倍,加拿大需要更大的政治决心和民众意愿。

 
因此,他提出了一份 “表明在本世纪末需要1亿人口的白皮书”。
 
白皮书是政府提出重大政策建议的文件。如果得到足够的支持,经过与专家、省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协商,它就会成为既定的政策,未来的政府无论其党派如何变化,都会予以支持。
 
对白皮书的批评可能比白皮书本身更重要。1969年的一份漏洞百出的白皮书要求将原住民同化为普通民众,导致后来原住民的激进主义。
 
相反,三年前发表的移民白皮书要求最终废除接受新移民的种族障碍,这促使Pearson政府发明了计分制度,根据申请者与国家需要的匹配程度进行评分,而不考虑种族。
 
时间走到了今天,自由党和保守党政府都拥护的高水平不分种族(race-blind)移民,造就了如今的加拿大。但是疫情限制了招收移民的进程,一旦补足了移民差额,仍然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加拿大能接纳多少人?
 
一份关于人口的白皮书,然后由一个议会委员会在加国各地宣传,将鼓励讨论,建立推动力,毫无疑问也要听取反对意见。
 
理想的情况是,自由党和保守党在联邦一级通过参众两院的投票,对1亿人口的目标表示支持。
 
如果能得到联邦的支持,Mulroney 认为这将成为加拿大在这一领域的新目标,而且各级政府必然会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这样的目标将使加拿大在人口上超过德国和法国、英国,也可能超过日本、韩国和越南。
 
这是因为疫情产生了经济动荡感,让几十年来生育率下降的趋势更加雪上加霜。低生育率加上抵制移民,导致了几十个国家的人口下降。

 
加拿大积极招募新移民的意愿,将使加拿大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有能力抵御未来的人口风暴带来的灾难。将移民人数从每年30万人增加到100万人,再加上加强对托儿和育儿假的支持,将减少劳动力短缺,帮助支付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养老金需求,同时促进创造力和创新。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与纽约、伦敦或东京一样大的多伦多将为这个国家和世界做出怎样的贡献。

不过,这一疫情已经完全打乱了加拿大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过去的模式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在家工作还是回公司工作,住在市中心还是住在郊区,开车通勤还是公交出行,可能都要重新考虑。
 
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实现1亿人口的最大障碍可能不是内部阻力,而是可用的移民基础在缩小。
 
尽管如此,Mulroney还是敦促加拿大人支持 “这一不可或缺的目标”。对他来说,这是一个 “关于加拿大的伟大梦想”,需要有领导才能的人实现它。
 
Mulroney 希望讨论能尽快开始,让这份新的人口设想白皮书得以付诸实施。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