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智能手机不会提高你孩子的智能

Giving your child a smartphone won’t make him/her smarter
来源: 大中网/096.ca 王飞

(大中网/096.ca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表了一篇Kara Alaimo的评论。她是Fairleigh Dickinson大学传播学副教授。她的书籍《影响力:为什么社交媒体对女性来说是有毒的》一书最近由 Alcove Press 出版。

评论说,随着孩子们返校,许多学校不允许他们带手机进教室。北美许多城市和省份(州)已经提议或通过了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的立法。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学校已经制定了非学术用途禁用手机的政策。

家长们经常质疑这些政策,因为他们希望在发生校园枪击等紧急情况时能够联系到自己的孩子。

然而研究表明,让孩子们在上课时把手机收起来不仅仅是个好主意,甚至他们根本就不应该把手机带到学校。

根据 2023 年《Common Sense Media》期刊的一项研究显示,约97%的11至17岁青少年在上学期间使用手机,平均时间为 43 分钟。如果他们在课间、午餐和午间休息时查看手机,他们很可能会专注于手机上的内容,从而减少了与朋友交谈、玩耍以及体育运动的时间。

正如社会心理学家海特(Jonathan Haidt)在《焦虑的一代:没有过好童年会导致精神疾病缠身》中说,孩子们最应该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与同龄人尽情玩耍。

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会驾驭社会动态,并通过摸索如何进行不同的活动来培养技能。海特认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避免焦虑。


智能手机不会让孩子更聪明

但手机并不仅仅侵占了孩子们的课外时间。皮尤(Pew)研究中心 6 月份的一项调查显示,72% 的公立高中教师反映,手机是孩子课堂上的一个主要分心理由。如果孩子们偷偷看手机,他们就不可能专心学习本该学习的内容。大量证据告诉我们,人脑不能同时处理多项任务,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学生们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多寡的一个指标是 ACT 考试成绩,这是一种标准化考试,用来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大学一年级课程所需的英语、阅读、数学和科学技能。据管理该考试的组织称,去年 ACT 分数降至 30 多年来的最低水平,这是有手机带入课堂以来的最低分。

作为一名自 2010 年以来在五所大学任教的教授,海特亲眼目睹了这一趋势。他刚开始教书的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他的许多学生比现在更能集中注意力,完成长篇阅读。

当然,很容易想象如果老师和家长要求孩子们把手机留在家里,他们会有什么反应:他们会信誓旦旦保证在校期间不看手机。遗憾的是,老师和家长不能指望孩子们能抵制看手机的冲动,因为手机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人上瘾,它具有无限滚动和持续接收通知等功能。根据《Common Sense Media》期刊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平均每天会收到 237 个手机通知(如社交媒体回复通知或短信通知等),其中四分之一是在上学期间收到的。

让孩子们上学时不带智能手机,可以迫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发生的事情上,而不是手机屏幕上。这是另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

海特警告说:"基于手机的生活使人们在与他人在一起时很难全身心地投入,而在独处时也很难静静地与自己坐在一起。"


智能手机与安全

“随身携带手机会让孩子更安全 ”的说法往往是异想天开。

手机会让青少年分心,非常危险。在一所私立学校的讲座上,学校心理学家会告诉家长们,他们的孩子走出校门后,在穿过曼哈顿的街道时常常低头看手机屏幕。因此,手机可能是引发紧急情况的罪魁祸首。

当然,如果孩子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紧急情况,在北美大多数地方,周围都会有商家和有电话的路人愿意借出打电话。

同样,虽然很多家长都希望在学校发生枪击事件时能联系到自己的孩子,但如果孩子们能保持安静,集中精力听从学校管理人员或执法人员的指示,他们不会真的遇到危险。

此外,孩子们在使用手机时往往会有其他危险的经历。今年 8 月,打击儿童性虐待的非营利组织 Thorn 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59%的青少年反映他们曾经有过可能浏览手机时受过伤害的经历。还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反映,他们曾与网友在网上有过与性有关的远程交流。

的确,让孩子们带手机上学可以让放学后的接送等协调变得更容易。如果孩子们确实需要一部手机与父母沟通,那么海特建议的选择是老式翻盖手机(老人机)。这种手机只可以发短信或打电话,但不能登录社交媒体应用程序。

让孩子们带着智能手机上学不太可能让他们变得更聪明或更安全。它更有可能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没有手机,孩子们就可以专注于与同伴互动、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环境中,而不是让手机与网红抢夺了他们的注意力。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