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从乌克兰乱局看中国的尴尬

来源: 云樵

 

    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短短时间之内发生了亲俄的乌克兰政府变天到其所属的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投入俄罗斯怀抱,这引发了冷战之后美欧与俄罗斯之间最激烈的争斗。面对俄罗斯,尤其是普京总统的强悍举动,美国以及欧盟主要国家都发出了严厉制裁的声音。这场博弈的最后结果现在尚难预料。从表面看,由乌克兰危机,尤其是俄罗斯以公投结果吞并克里米亚而引发的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争斗,好像与中国关系不大,而且,在乌克兰危机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中国官方几乎没有发声,甚至主流媒体更是哑声无语。然而,美国一些媒体甚至说中国是乌克兰危机的唯一赢家。把中国推向了这场政治博弈的前台。

    表面看,似乎乌克兰事件与中国关系不大,其实不然。人们看到,在此事件过程中,普京、奥巴马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皆与习近平通话以寻求支持,这充分说明俄罗斯、美国与欧盟皆非常重视中国在这一事件的作用,而普京更是出乎意料地在俄国议会国家杜马的演讲中故意表达俄罗斯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支持,故意把中国扯了进去。客观地讲,中国在此次乌克兰危机的处理上颇为理性,习近平与美俄首领通话时也只是表达希望通过外交与政治途径解决危机,既没有对俄罗斯的军事、政治行动表示支持,更没有对美欧的举措说三道四。普京对中国的所谓感谢只能说明他在故意混淆视听。

    虽然在乌克兰事件中中国的表现似乎是于己无关。但乌克兰事件及其今后的发展却与中国有关。乌克兰的军工技术较为先进,且中国是乌克兰军事工业第一大消费国,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即是从乌克兰购入的。迄今为止,乌克兰已向中国出口了大约30类军工技术。而按照中乌协议,乌克兰西部将成为中国投资农业且为中国将来获得粮食的重要基地,并已签署了合作协议。再者,由于乌克兰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西进战略”的重要走廊,这对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面临着东部的美日同盟以及中国周边的复杂形势,“西进战略”对中国甚为重要。由此乌克兰局势的发展令中国关注。

    但鉴于乌克兰当前的局势,中国似乎选择了观望。但这是中国应该采取的态度么?

    在处理乌克兰事件中,中国夹在俄美之间,似乎很尴尬。实际上中国在处理与俄美关系时留给外人的印象并不太好。比如,习近平登上大位之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即为俄罗斯,而在索契冬奥会遭到西方国家冷落时习近平却出现在现场,似乎在为普京站台。这不仅令西方惊异,大多数中国人也无法理解。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中国受到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打压,且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屡屡遭到美国官方非明非暗的非议。或许对俄友好以压制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这种对美俄的不同策略对中国绝非有益。

    人们不会忘记俄罗斯疯狂扩张的历史,俄罗斯为什么能成为横跨欧亚大陆、国土面积达到170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大国?那就是它不停地掠夺别国的土地。俄罗斯帝国不止一次侵略过中国,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人们也不会忘记前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策反外蒙古脱离了中国;不会忘记二战后期苏联军队进入中国东北,占领了中国的军港,战后却赖着不走。1949年中共建政后毛泽东更是执行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路线,但这并未带来中苏友好,甚至1960年代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血战,两国成了名副其实的敌人。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并未对中国友好,中国急需能源,而俄罗斯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但俄罗斯在中俄的石油、天然气贸易中屡屡给中国制造麻烦,优待日本而为难中国。在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中从未明确表态支持中国。而且,在中国在发展与乌克兰的关系上,俄罗斯每每予以掣肘。

    与之相反,美国可谓是一直对中国友好,不仅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利用赔款让中国大批学子赴美深造,更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在金钱、物资、人力上大力支援中国,派出大量战机、飞行员赴中国参战,据资料记载,美国在“驼峰航线”上损失飞机近500架,牺牲的飞行员近3000人。而在中共建政后,美国从国家利益考虑,本欲与大陆政权建交,以对抗苏联,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两国关系长期处于对立状态。然而,必须看到,从国家利益考虑,中国必须处理好中美关系,这不仅是从中美之间巨量的经贸往来考虑,亦应看到俄罗斯对外扩张也将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虽然在此次乌克兰事件中中国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但中国从长远考虑,必须认真且妥善处理好中美、中俄关系,必须记取历史教训,亦必须考虑长远的战略利益。对俄罗斯的对外扩张的行径,不仅不能明确支持,亦不应暗中支持。在此次处理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联合国理事国会议上中国对美法提出的否定俄罗斯的议案上没有投反对票,而是投了弃权票,这恐怕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不应该是中国的最佳选择,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应尽快摆脱尴尬处境,采取有利国家的举措,绝不能受意识形态的限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