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法官对联邦难民政策“惨无人道”的裁决公正吗?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在有关加拿大难民政策的诉讼案中,联邦法官Anne Mactavish最近裁决,联邦移民部拒绝为非法难民提供昂贵医保服务的决定为“违反人权,惨无人道,没有心肝,值得羞愧……”。并指令联邦移民部,必须在四个月内,做出答复,改变这项“不人道”的难民政策。代表非法移民的组织团体闻讯后兴高采烈,认为是“人权的胜利”,但是联邦移民部长Chris Alexander却感到法官的裁决有欠公正,并决意向联邦最高法庭上诉。如果不详细检阅联邦移民部在过去一两年对难民政策的修正和改进的过程和内涵,我们可能会趋向于同意联邦法官的上述裁决。但事实却并非如联邦法官所裁判的那样。

众所周知,加拿大的难民政策,是世界上最人道最公正,也是最宽容的难民政策。因此,它也是世界上遭到非法难民最肆意滥用和肆意糟蹋的难民政策。其结果不但令真正的难民被排挤出去,并令加拿大移民部的难民营挤满了虚假身份的非法难民和假难民。使联邦移民部和移民法庭在甄别真假难民身份时浪费巨额的宝贵金钱和人力物力。这批非法难民和假难民不但把有真实难民身份,急需救护和照顾的难民申请人挤掉,而且令加拿大联邦政府移民部的巨额经费中的一大部分,光为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由非法难民组织和蛇头偷渡入境的非法难民假难民的投机分子服务。我在今年二月二十五日本报的“更省钱更人道的难民政策”的评论里指出,加拿大的极端宽容和无比人道的难民政策,为大批假难民和非法分子制造了混入加拿大的大好机会。所谓非法移民和假难民,是指那些不符难民资格,纯粹是为了想不劳而获地享用加拿大的慷慨社会福利和富饶生活资源的投机分子,更有在原居地的违法犯罪分子。他们意图利用加拿大的人道主义难民政策,瞒骗混入加拿大,取得加拿大的合法居民身份。

毫无疑问,让这些人混入加拿大,不但是对成千上万有正式难民身份难民申请人的不公,更是导致加拿大社会犯罪率和经济负担增加和民生不安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必须加以纠正。保守党政府于是对移民和难民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更改。联邦移民部首先发布了根本不可能存在所谓的“政治难民”和“人权难民”的国家名单,把绝大部分从这些国家来的所谓“难民”拒之于加国大门之外;其次是对已经进入加拿大的大批假难民和证实有犯罪嫌疑的非法难民加大加快递解出境的程序和步骤,而且拒绝为这些假难民和非法难民提供慷慨的社会福利和全面免费的医疗保健服务。他们等待法庭聆讯难民身份的时间从以往的20个月降低到2个月,而遭到移民法庭拒绝的假难民被递解出境的时间,也从以前的四年缩短到四个月。经过这些改革举措,加拿大的假难民人数开始急剧下降。移民部很快地就把10000名赖着不走的假难民递解出境,使积压多年的假难民个案一下子减少了2/3,每年为移民部节省了大约6亿元;与此同时,进入加拿大的难民人数也大幅下降,只及以前的一半,因此为移民部节省了16亿元的开支。所有这些,都归功于移民部对移民政策的“正本清源”的重大改革,不但节约了大笔公款,更有利于国计民生长远利益。可是加拿大的联邦法庭,却对移民部做出了那样令人失望和颠倒黑白的裁决,宁非令人感到难以理解和愤慨不平。

是的,在实施难民政策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假难民的免费医疗保健服务被革除,这显然会对他们造成健康上的不利和困难处境,同时,在执行改革难民政策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极少数矫枉过正的例子。可是联邦法官怎么能够因此而完全否定难民政策改变所带来的对移民对国家的久远利益和重大好处?怎么能够用这种极端的审批辞令来描绘加拿大的难民政策?如果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完美无缺的理想世界,加拿大根本不必改革深受糟蹋的难民政策,可以对于来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形式的“难民”照单全收。即便是那些有严重犯罪纪录的“难民”也予以同样的款待。可惜这种绝对的“人道主义”境界只存在于乌托邦的梦境之中。

以一个有将近半个世纪居留时间的华裔加国公民的感受而言,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衡量,加拿大的难民政策过去是,现在也仍然是世界上最人道最宽容的移民政策。联邦法官的这种裁决是一个误判,无法令人信服。移民部长应该向最高法庭据理力争。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