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特鲁多精兵组建新内阁

特鲁多组建的自由党内阁规模更小并且更加多样化,从而能够充分反映加国的人口多元化,但这亦导致一些自由党老将回到后座议员席。

The Liberal cabinet picked by Trudeau is smaller and more diverse, and to reflect Canada’s diverse population.  As a result, several Liberal veterans were sent to the back benches.

 

(大中报泊然报道)据消息来源称,候任总理特鲁多已经组建了一个规模较小,并且更能充分反映加国人口多元化的新内阁,但这亦导致一些自由党老将回到后座议员席。

 

新内阁规模缩减

自由党内阁成员的甄选是在上周进行,据一名参与甄选工作的消息来源称,由于特鲁多的过渡团队面试的部长候选人数量超过了特鲁多最终选定的内阁部长人数,一些自由党老将因此遗憾出局。

 

自由党最近一次高调行动,是邀请民众在114日前往Rideau Hall观看自由党新内阁的宣誓就职仪式。通过这一活动,自由党将进一步彰显不同的政府形象,以让新任自由党政府与前任保守党政府,以及以往的自由党政府形成更加鲜明的对比。

 

1019日赢得大选后,自由党的过渡团队就开始在幕后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他们除了接收来自联邦官员的有关国家安全和政府财政状况等事务的机密简报,还需要研究自由党的竞选政纲以及其许下的各种竞选承诺,并向特鲁多提供一系列帮助其兑现承诺的选择。

 

自由党的过渡团队由前副部长哈德(Peter Harder)领导,团队成员包括特鲁多的两名高级顾问特尔福德(Katie Telford)和巴茨(Gerald Butts)。此外,特鲁多还邀请McCarthy Tétrault律师事务所的首席执行官布兰卡德(McCarthy Tétrault)参与对内部部长候选人的面试。

 

甄选程序严格

据消息来源称,所有内阁部长候选人都经历了45分钟的面试,以确定他们是否胜任相关职位,而面试问题也比所有自由党候选人此前经历的提名程序所询问的问题复杂得多。

 

据一名参与甄选工作的消息来源称,严格的面试程序是为了确定内阁部长候选人是否面临潜在的利益冲突,同时也是提醒候选人如果他们当上了部长,必须做好所有家庭成员及朋友的监督工作。

 

据自由党过渡团队的一名成员称,特鲁多与其两名高级顾问之间的高度信任,以及特鲁多对过渡团队建议的反应速度令他印象深刻。该名成员同时称,最终的拍板人是特鲁多,而不是其他人,整个决策过程都是由其掌控。

 

消息来源同时称,新任自由党政府的内阁部长甄选程序比之前的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政府和马丁(Paul Martin)政府的内阁部长甄选程序更加精简,其显然更加高效。

 

特鲁多组建的新内阁将包括来自加国10个省份和北方地区的代表,并会实现性别平衡。 此外,预期新内阁也会进一步展现种族多元化,以充分反映加国的人口多元化。

 

据自由党称,由于许多高质量的候选人有意到各部长办公室工作,他们已经开设了一个网站,专门用于接收想要为新当选的自由党议员和部长们做助手工作的求职者简历。

 

总理办公室改革在即

为了改变渥京的工作方式,特鲁多还需要改革总理办公室的内部运作,他曾经批评称,始于其父亲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执政的前自由党政府的总理办公室集权做法,导致部长们渐渐丧失对非民选官员的权威。

 

一名自由党官员称,总理办公室高度集权导致其无法为国尽职。外界普遍预期特尔福德将会担任特鲁多总理办公室的幕僚长,巴茨将会担任通讯和政策问题高级顾问。

 

特鲁多领导的联邦自由党在承诺让议会委员会自己挑选主席的同时,亦誓言总理办公室将会让国会议员名副其实。虽然相关改革可能会导致负面新闻,但自由党希望随着时间推移,特鲁多政府的新行事方式能够成为常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