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揭秘中国的「撒手锏」── 核潜艇

来源: 江小舟
中国的核潜艇已成为让民族自豪,让敌人胆寒的「撒手锏」;成为象征国家大国地位、支撑国家安全的镇国重器;成为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的重要水下突击力量。
 
猴年春节前夕的一个子夜,中国海军的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驶离海南岛某基地母港,数小时后抵达南中国海某预定海域后,这艘担任国家战备值班任务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开始下潜,在波诡云谲的南中国海的大洋深处,开始了例行的战备巡逻。而一旦中国遭受敌方的核攻击,在南中国海巡航的这艘核潜艇将遵照北京最高统帅部的指令,向敌方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毁灭性的核反击。

核潜艇是中国海军潜艇部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始建於上世纪70年代,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迄今已走过了四十余载的发展历程。目前,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已装备了中国自行设计、自己建造,具有独立自主智慧财产权的攻击型核潜艇、导弹核潜艇、战略导弹核潜艇。尽管它们的数量不是很多,仅仅是中国海军五大兵种之一中的一小部分,但其威力却不小。一旦出手,就能够抵得上数十万乃至百万大军。和平时期,它们是中国遏制核战争发生的重要威慑力量。战争时期,则是后发制人,国家最可信赖的第二次核反击力量。

「再穷也要有根打狗棍」
核潜艇,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核反应炉的核裂变产生巨大的热能,转化为蒸汽后推动涡轮机,以核能为主要动力的潜艇。与常规潜艇相比较,核潜艇才是真正的潜艇。核动力,使潜艇的续航能力比常规潜艇增大了数十倍,它可以绕地球航行好几圈而不需要增添燃料。它还能够在出航后有90%以上的时间在水下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隐蔽性。而常规潜艇在水下停留的时间仅仅只能占总续航时间的15%-20%。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的开国元勋们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开始谋划中国研发国防尖端武器。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等战略武器,被摆上了国家科研的重要议事日程。核潜艇,集众多现代高精尖科学技术於一身,专业繁多,面对西方的封锁,按照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核潜艇,谈何容易。周恩来、聂荣臻数十次召集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研究解决核潜艇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聂帅的副手,具体负责此项工程的中共军队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将军更是不遗余力。「一个人再穷也要有根打狗的棍。新中国要不受人欺负,就必须握有像原子弹、核潜艇这样的战略武器。」这位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始人如是说。

研制核潜艇,成为中华民族勇攀科技高峰,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缩影。研制核潜艇,不但比研制「两弹」(原子弹、氢弹)难,涉及的面也比研制「两弹」广。它涉及到当时国家的21个部、委、院;涉及到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涉及到全国2000多个研究所、工厂。至于参加的科技人员、工人、干部、海军官兵加起来更是要以百万计。仅以当时的冶金工业部为例,就为研制核潜艇,提供了6000余种规格的合金钢、稀有金属等材料。其中100多种填补国内空白,几十种达到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核潜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1974年8月1日,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的第一艘以鱼雷为武器装备的攻击型核潜艇,交付海军正式服役。中央军委将其命名为「长征一号」。时隔七年,中国的第一艘导弹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二号」,正式加入中国海军的战斗序列。至此,中国的海上核威慑力量已见雏形。

安全航行零事故
核潜艇技术复杂,涉猎核子物理、航天、航海、高等数学、流体力学、电脑等几十个专业。拥有核潜艇的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所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核潜艇的安全。美、俄等国都曾先后发生过核潜艇在海上艇毁人亡的惨剧。而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引以为自豪的是:组建40余年,安全航行零事故。这主要得益於:一是中国核潜艇的技术性能安全可靠。二是驾驶核潜艇这艘钢铁巨鲸的官兵们破解了核潜艇的安全密码。

中国海军的核潜艇不仅有着国际上最先进的水滴形外型,并以其良好的技术性能创造了中国潜艇史上航时最长、航程最大、水下平均航速最高、水下航行时间和一次潜航时间最长等多项之最。它们进行过带有战术背景的长航训练,进行了最大自给力的试验。一次远航就安全航行2万余海里,打破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最大自给力84天的世界纪录,显示了中国核潜艇良好的机动性、适航性和动力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创造了中国海军潜艇史上乃至世界海军史上的奇迹。他们还曾从黄海驶入东海,穿越台湾海峡,远赴南中国海,成功地进行了极速深潜、水下全速航行等多项试验,获得大量宝贵资料。充分表明了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核潜艇完全符合隐蔽、突袭、适合中远海、大深度、远距离作战的使命要求。并为中国设计建造新型核潜艇,大幅提高多种性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高学历官兵驾驭核潜艇
一流的设备,必须要有能够破解核潜艇安全密码的一流官兵来驾驭。中国海军核潜艇的所有官兵均经过院校培训。部门长以上的军官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绝大多数还具有双学历。在他们当中不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即使是一般的艇员,也要被培养造就成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的行家里手,并经过严格考核后,才能获准上艇当操纵手。至于「专家型士官」每艘艇上比比皆是。

俗话说:走马行船三分险。核潜艇长时间在水下航行,时间越长,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大,绝对不发生故障是不可能的。而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正是由於有了一大批超一流的行家里手,实现了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一旦出现故障就能及时正确处置,从而使核潜艇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在核潜艇第一次进行远航训练中,核心部位的反应堆仓突然出现了故障。核反应炉,说白了就是一颗原子弹。这是重大险情,万分火急。艇上的「专家型士官」刘中文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沉着冷静,很快找到了原因,及时排除了故障。还有一次,某新型核潜艇在进行发射导弹试验倒计时10分钟时,集中控制台突然出现掉电,发射面临夭折的危险。此时此刻,操纵导弹发射装置的部门长丝毫没有任何惊慌,沉着而又迅速地采取预案,完成了发射的均压,保证了发射的成功。

突破岛链闯大洋
在中国的海上方向,横亘着两个岛链。所谓岛链,是指太平洋西部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以及大巽他群岛等排列成弧形的形似锁链的群岛。在这些群岛之间,是一条条宽窄不一的海峡通道。这些通道,大都属於国际航道。中国海岸位於岛链西部,与岛链隔海相望。这样,岛链就成了中国舰船进入太平洋的必经通道。长期以来,岛链一直为西方国家所控制。美、日则利用岛链的特殊战略地理位置,构筑半月型的海上包围圈,对中国进行围堵遏制。加上东海、黄海的水域较浅,中国海军核潜艇必须突破岛链,驶入西太平洋,才能更好地达到履行使命任务的要求。

艺高人胆大。早在30多年前,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进行第一次带有战术背景的远航训练,就凭借核潜艇自身的良好性能和全艇官兵高超的操纵技术,一次找准突破口,神不知,鬼不觉,成功突破第一岛链。紧接着,又日夜兼程,悄无声息地穿越第二岛链驶入了太平洋深处。如今,中国核潜艇穿越岛链已常态化。中国的核潜艇一次次从容淡定地穿越岛链,从近海驶向远海,驶向浩瀚无垠的西太平洋。他们并已由当初的单艇远航发展到多艇编队远航;由简单战术背景下远航,发展到复杂背景下的远航;由单一兵种远航,发展到与水面舰艇、航空兵联合远航。并多次在太平洋上成功开展了潜艇与水面舰艇,潜艇与航空兵的联合演习,极大地提高了远海作战的技战术水平。

铸造海上和平之盾
核潜艇之所以能够成为重要的核威慑力量,最根本的原因是其生存上的优势。当今世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太空中数以千计的间谍卫星,像一双双「天眼」,使地球表面上的一切都暴露无遗。再加上其他的侦察手段,固定的陆上导弹发射基地和大型的导弹机动车队,很难不被发现和受到监视。陆地上的战略核武器即使发射,也难免不被敌方拦截而功亏一篑。在这种情况下,海上核力量就显示出其生存上的优势。核潜艇航行在茫茫大海的水下,来无影,去无踪,造成敌方战略防御上的「防不胜防」。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就是一座隐蔽的、活动的导弹基地,随时都可以后发制人,对敌方实施核打击。

1988年9月,中国核潜艇由黄海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巨浪一号」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震惊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美联社发表评论惊呼:中国的一艘核潜艇发射导弹获得成功,这意味着中国海军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拥有发动海上进攻的能力,不再仅仅局限於海岸防御了。西方观察家认为,这次发射成功将使中国拥有了受到一次核攻击后进行第二次核反击的能力。

中国核潜艇水下成功发射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拥有了一支「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打击力量。显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有了新的增强。而正是这支核力量,让任何敌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为中国赢得了尊严和安宁。并由此证明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有了新的增强。

四十余年来,伴随中国综合国力日趋强大的前进步伐,中国的海上核威慑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退役,技术更加先进,性能更加优异的第二代、第三代核潜艇相继服役。而中国的潜对地系列导弹也有了突破性的新进展。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核潜艇接二连三地,多艇、多次向太平洋预定海域进行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每次都确保了准确到位,一次成功。新型的潜对地洲际弹道导弹,无论是飞行速度、飞行距离、抗干扰能力,还是瞄准的精确度、打击威力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的核潜艇部队已发展成为一支让民族自豪,让敌人胆寒的「撒手锏」;一支象征大国地位,支撑国家安全的镇国重器;一支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至关重要的水下突击力量。

「不要问我去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我们是神秘的中国核潜艇,肩负着民族的期望和担当,遨游在深邃的海洋里……」在深海龙宫,回响着「中国核潜艇之歌」……

编注:本文由香港《镜报》供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