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无空房:加国租房阶层的困惑,挣扎

No Vacancy -- Canada’s rental communities face crisis
持续上涨的房租和低企的空置率催生了加国租房危机,导致租房阶层难以在日益由房产主主宰的租房市场中扎根立足。《环球邮报》一文揭示了目前的一场彻底改变租户、房东以及城市之命运的租房危机。
Rising rents and low vacancy rates have created a rental crisis in Canada, leaving the rental community struggling to set down roots in cities where dwellings are increasingly dominated by home ownership.  The Globe article sheds light on the rental crisis that has reshaped the lives of renters, landlords and the cities. 
 
[大中报泊然报道] 在过去几周,43岁的麦基奇尼在自己一直生活的城市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被排斥感。
 
为了给全家人找到一所合适的住房,麦基奇尼去过一些脏兮兮的地下室,设施简陋的三独立单元住宅,还有位于本拿比郊区偏远角落的天价公寓,而这些房屋每月的租金要比她现在租住的房屋高出$200至$900元不等。
 
一些潜在房东不耐烦地挂断麦基奇尼的电话,让她等通知,还有一些潜在房东则要求她提供犯罪记录审核报告和信用审核报告,麦基奇尼因此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大群争先恐后想要争取到一套空房的租户当中。直到现在,麦基奇尼仍未租到合适的住房。
 
随着温哥华房价飙升30%,多伦多房价亦飙涨了17%,温多两市一路高歌猛进的房市在过去两年里引发了越来越多关注。但与此同时,导致租房市场危机的压力因素却少有人关注。
 
随着持续飙涨的房价将许多本地购房者挤出房市,越来
越多人别无选择只能租房住,但由于市场供应有限,租户数十年来一直被视为二等公民。
 
目前,温哥华和多伦多的空置率都处于历史低位,温哥华大部分地区的空置率都低于1%,多伦多的空置率也低至1.6%。
 
根据加国各地现行的租金管制法规,在有新租户时,房东有权自由提高房租,因此随着租户不断更换,各地的租金也出现大幅上涨。而这也催生了双重租房市场,其中一重是长期租住在同一个地方,从而得以避免租金大幅上涨,能够安逸生活的租房人群;另一重则是面对有限的选择,并且常常会被远远高于平均水平的租金惊得瞠目结舌的新租户。
 
此外,多项研究研究亦表明,如果准租户是贫困人士、残疾人士、有色人种、年纪很轻的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刚刚出狱的人或是新移民,他们在租房时往往会面临更多困难,因为房东通常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他们。
 
房市歧视
24岁的Siobhan Yearwood在2014年刚从巴巴多斯移民至多伦多时,一开始是借住在一个朋友家里,之后她住进了一个青年避难所,并开始寻找自己的住房。
 
但是令Yearwood始料未及的是,她花了整整八个月才租到房子,Yearwood称,问题并不在于市场供应量,而是歧视。
 
Yearwood称,因为她是黑人,许多房东似乎都不太情愿将房子租给她,而在她表明自己是靠政府援助生活时,她咨询的招租房屋很快就从市面上消失。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房东会委婉地拒绝Yearwood,而有些时候,一些房东则是毫不客气地断然予以拒绝,最终,走投无路的Yearwood联系了旨在防止驱逐和终结房市歧视的非营利组织——租户平权中心(Centre for Equality Rights in Accommodation) 。
 
最终,Yearwood在租户平权中心的帮助下一起搜索Kijiji网站上的租房信息,并在士嘉堡找到一套合适的公寓。
 
Yearwood是幸运的,她得到了帮助,但是还有许多准租户仍在租房路上苦苦找寻合适的住房。
 
出租公寓建设格局
和住房销售市场不同的是,在市场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房价至少还有下跌的希望,而加国打算长期出租的物业租金却下降几乎无望。
 
卑诗租屋协会执行总裁哈特涅克(David Hutniak)表示,他曾呼吁多个市府加强出租公寓楼建设,因为这是最容易负担的住房,人们都应该对年轻人的住房问题加以关注。
 
加国的租房市场现状与1960年代的市场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根据多伦多研究员萨特(Greg Suttor)的记载,当时加国曾一度有多达一半住房建筑是出租公寓,市场每年可提供多达11万套出租公寓。
 
加国历史上的出租公寓建设格局意味着绝大多数租房者都居住在中心城市及其近郊地区。而这也是为什么温哥华等新兴城市中的两或三居室公寓,以及适合家庭居住的公寓数量要远远少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等城市的原因。
 
此外,这也是为什么在1970年代后以独立屋为主的远郊开发计划有时候会导致异常低的空置率,并令租房者面临住房负担能力危机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一些城市纷纷采取密度奖金和费用减免等特别奖励措施吸引开发商加大出租公寓楼建设力度,并且已经初见成效,温哥华和新威敏斯特更是因此得到住房倡权人士的大力褒奖。
 
据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 CMHC)去年秋天曾称,温哥华的公寓建筑量升至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达到834套。与此同时,去年共有33,013人迁入卑诗省,其中有一大半是移居温哥华。
 
据萨特估计,多伦多2015年的出租公寓开工量为1,850套,而多市每10年就会新增5万户低收入家庭。
 
据加国顶尖房屋专家,多伦多大学教授赫赞斯基(David Hulchanski)称,在联邦政府废除吸引开发商和投资者建筑出租公寓的税惠措施以及其他激励措施后,出租公寓的建筑量便开始大幅下降,到了1994年,联邦自由党政府更是中止了大部分社会住房计划,从而迫使许多家庭进入房市购房。统计数据显示,加国近年来的住房拥有率已经从1971年的60%增至69%。
 
目前,加国约有110万人,也就是31%非业主在租房住,并且在每个年龄层中都占到很大比例。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加国所有租户中,年龄介于35岁至64岁的人士占到一半,35岁以下人士占到30%,65以上人士占到20%。
 
在这些租户中,有人以每月低至$175元的租金租住温哥华唐人街的廉价出租屋,但其中也有1%的人有能力以每月高达$9,995元的租金租住位于多伦多央街的三居室顶层公寓,该公寓不仅配备Sub-Zero红酒冰柜和壁炉,还带有游泳池。
 
房东掌握主动权
对于租户来说,他们时常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可能随时都会被迫搬家。Ingrid Cheung及其伴侣Greg就遭遇了这种措手不及的情况。
 
在过去两年里,分别从事公共关系和通讯行业工作的Ingrid Cheung和Greg以每月$1,800元的租金租住在Coal Harbour一套面积为625平方英尺的公寓里,他们一直都很满意这套既能为他们提供一些户外空间,又能让他们放心玩乐器的公寓,熟料他们的房东——一对多伦多夫妇却突然决定出售这套公寓。
 
Ingrid Cheung和Greg在盛怒之余亦在想,如果他们搬家,肯定会面临更高的租金,最终他们在双方家长的资助下,于今年年初以$58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套公寓。
 
但是对于麦基奇尼及其家人来说,买下租住的公寓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过去一年里,麦基奇尼一家一直租住在温哥华郊区本拿比的一套三居室公寓里,但是在今年5月初,房东却突然通知他们要在9月收回这套公寓自住。
 
麦基奇尼一家目前每月的房租为$1,283元,但她知道再也不可能在当地找到租金这么便宜的三居室公寓。虽然麦基奇尼的丈夫斯坦(Stan)年收入达到$8万元,但他们根本买不起儿子即将就读的Burnaby Central中学周边地区的房屋。
 
目前,麦基奇尼已经开始在当地的一家快餐店接受服务员培训,以便应对其预期即将高涨的生活成本。
  
与此同时,由于住房问题愁得她夜不能寐,她的婚姻生活也因此出现了摩擦。McKechnie称,最令她发愁的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将会住到哪儿去。
 
寻找解决方法
租户对租房危机的解决方法各持己见。
 
在过去一年里,32岁的软件工程师斯图尔特(Michael Cawston-Stewart)以每月$1,400元的租金租住在本拿比Metrotown的一套地下室套房内,但是最近他却被房东驱逐,之后不得不以每月$1,900元的租金又租了一套位于Patterson附近的公寓。斯图尔特的女朋友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他们两人的年收入约为$10万元。
 
斯图尔特和女友之所以一直租房住,是因为温哥华持续飙涨的房价已经升至令他们高不可攀的水平,按照斯图尔特的估计,他和女友可能要到40岁以后才买得起房,而这也让他苦恼不已。
 
但是,34岁的朗缪尔(Christopher Langmuir)就不太在意购房问题。拥有一家小型视频游戏公司的朗缪尔和她的女朋友以及另外一个朋友一起租住在温哥华Mount Pleasant社区的一套三独立单元住宅里,三人每月租金为$1,400元。
 
由于朗缪尔根本买不起自己所中意社区的房屋,因此他对购房没有兴趣,而在温哥华,像他这样的租户大有人在。GWL Realty Advisors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多达79%的温哥华租户表示他们虽然租住在自己中意的社区内,但却买不起那里的房子,这一比例几乎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三倍,亦比多伦多市中心租户的相关比例高出50%。
 
朗缪尔希望看到市府对租户和业主给予同等对待,为租户提供更多出租住房和税惠,这样做可以为很多人提供帮助,因为在市府有了更多租金收入后,人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