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您在选择房屋按揭吗?浮动利率最好别碰!

Shopping for a mortgage? Variable rates are a gamble you don’t need to take
来源: 大中报 侯东南



(大中报/096.ca讯):环球邮报专栏作者Robert McLister发表文章指出,如果您正忙于寻找新房屋按揭,我以从事13年来的经验告诉大家一些从未向人透露过的事实,浮动利率有点赌博的性质。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为什么加拿大没有像欧美那样预购数百万剂疫苗?
自由党支持率受累于WE丑闻 但影响不大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因病去世 曾被封为“民主先生”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我认为,选择浮动房屋按揭利率,您至少可以享受一两年的低利率。 但是到了第三年就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了。第四、五年就会有更高的借贷成本风险。

原因是“什么”呢?
一方面,央行通过购买一系列债券来维持明年一个良好的运作状态,使得房屋按揭利率处于一个低位,激发了人们借钱的欲望。

疫情期间,联邦财政部向受影响的加国民众发放了数十亿援助资金。



许多人担心,这样的大手笔发钱刺激消费而引发通货膨胀高升,即使通货膨胀的峰值仅持续一两年,也会成为房屋按揭五年期固定利率高涨的必要条件。

目前,由于最低的固定利率比最便宜的浮动利率还低七个基点,因此加拿大央行在未来42个月(3.5年)内加息一次就会让浮动利率变得更加昂贵。(一个百分点有100个基点。)

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有多大?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本杰明•塔尔(Benjamin Tal)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简而言之,加拿大央行很有可能在未来3.5年内至少加息一次。需要提醒大家,目前的利率处于一个非正常状态,正常情况下,紧急状态不会持续3.5年那么长。”

从长远来看,空前的刺激措施和创纪录的政府债务发行根本无法与零利率相容。当我们的政府停止购买债券,失业率降低并且消费达到并超过疫情前的水平时,低利率就不复存在了。

一旦政府官员认为通货膨胀率回升至央行目标2%以上,那么收益率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大概在30至60天之内)上升75个基点或更多。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您一定希望选择房屋按揭的固定汇率。



时间是一个因素
对于新屋主而言,从借款成本的角度来看,收益率持平或下降是个好消息。

考虑到央行的购买债券以及近期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债券收益率很容易进一步下降,从而令固定房屋按揭利率随之下降。问题是,没人能确定它们会降到何种程度。

对于那些试图把握时机的人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固定利率将保持在当前水平或之下,直到五年期债券收益率超过0.6%不再下跌。 在我撰写本文时,这个收益率为0.33%。

这是一场等待中的游戏。如今,面对创纪录的低于1.99%的5年期固定利率,您不得不面对选择:您愿意现在就做决定还是再等待一下,为了再节省十分之一个百分点?还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呢?

明智的选择
如果您现在要申请新的房屋按揭,有长期的融资需求并且具有中等至低风险承受能力,那么固定在2%以下的五年期限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风险很低, 很难比这个利率更好的了。

当然,随着央行承诺会在一到两年内维持在接近零利率的水平上,尝试选择诱人的一年固定房屋按揭。根据您的房屋净值,利率在1.59%至1.99%之间。



对于财务状况良好的借款人来说,短期的固定利率是可以考虑的,尤其是对于像塔尔这样的经济学家都这样认为,短期利率风险很小。他预测:“目前,我还看不到加拿大央行会在2022年之前采取任何加息行动。”

但是对于一个计划将房屋按揭维持整整五年的借款人而言,现在的最佳选择应为五年固定,利率在1.99%或以下。(如果您提前还清,贷款人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

* Robert McLister是RateSpy.com和intelliMortgage的创始人,也是Rates.ca的房屋按揭专栏编辑。 您可以通过@RateSpy在Twitter上关注他。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