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报:广东官场政治生态的变局
来源: 米图
随着对陈绍基、万庆良等本土干部的查处,以及新一轮反腐败工作的推进,加上多位外地干部交流任职广东,广东官场的风气和政治生态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在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落马之后的两个月,天津市副市长任学锋「空降」羊城,担任新一任广州市委书记。由此,广东省政坛上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七个关键职位都由异地空降,广东官场的本土势力正日渐衰落。中央出重拳反腐倡廉、重塑广东官场形象,整治南粤官场风气,广东官场政治生态或许从此而改变。
书记「空降」广州 破多年传统
8月底「空降」羊城的任学锋,被认为「打破了广州官场33年的传统」。据资料显示,自1981年4月广东汕头籍人士许士杰就任广州市委书记以来,包括谢非、朱森林、高祀仁、黄华华、林树森、朱小丹、张广宁、万庆良在内的几任广州市委书记,在任职前均有在广东省内长期工作的经历,其中许士杰、谢飞、林树森、黄华华、万庆良等5人还是广东本土人。而任学锋在履职广州市委书记之前,从未有在粤工作的经历。上一位未在粤长期工作的广州市委书记要追溯至梁灵光,1980年11月,他从国家轻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的任上调任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接替改革开放后的首位广州市委书记杨尚昆。
任学锋也是广东省部级官员中又一位异地调任的官员。近两年来,广东省委书记、专职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省委宣传部长以及省公安厅长均是由异地「空降」。过往,在高级领导干部的任命中,很多时候会考虑「地域回避」,即主要领导一般不在原籍或成长地任职。但由於历史因素、也因广东与港澳接壤的特殊地位,广东地方主义比其他省份更强烈,被外媒评为「针插不进的独立王国」。比如在2009年落马的广东省政协原主席、省委原副书记陈绍基,就有南粤「政法王」之称,被称为盘踞地方多年的「地头蛇」。不过随着对陈绍基、万庆良等本土干部的查处,以及新一轮反腐败工作的推进,加上多位外地干部交流任职广东,情况正在逐渐改变。
为此,也有观点认为,此番对于任学锋的安排可说是情理之中,因为近年来,多起影响较大的官员落马案件发生后,在考虑新任人选时,一般都不会从本地直接升任。有分析认为,未来广东省省长人选可能也不再由本土产生。
盘点任学峰之前的11任广州市委书记,除张广宁平调至鞍钢集团董事长、万庆良在任上落马外,其余9人均升迁至正部级甚至更高级别。特别是近年来的几任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黄华华、朱森林等几位,最终出任广东省省长。按此前思路,广州市委书记升任广东省长,是重要出路之一。此番任学峰的空降,也使广东省省长的本土化旧格局很可能就此改变。
地方主义曾是广东政坛死穴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广东一直远离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南岭也曾有效地阻碍着广东和省外的联系和交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塑造了广东人独特的文化面貌和社会心理,其结果之一,便是带来了一定的地方主义情怀和省籍认同感。「地方主义」曾是广东官场挥之不去的影子,其中有其现实存在,也有他人对其的指责、诽谤。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在二十世纪50年代就曾发生过两次反「地方主义」斗争。第一次发生在1952年,当年叶剑英、方方领导广东土改,他们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政策,被斥为「和平土改」,被认为根源在於广东人的「地方主义」、 「封建宗族观念」。还有人指责广东人搞所谓「五同」,即:「同宗、同乡、同学、同事、同庚」,说本地干部搞派系,排斥外地干部。广东第二次「反地方主义斗争」,从1957年6月至1962年10月,历时5年。这一次起源是「整风运动」与「反右运动」。在整风运动开始后,以冯白驹、古大存为代表的广东干部对前几年的「反地方主义」进行了质疑,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立即借「整风」转为「反右」的契机,开展了「广东历史问题大辩论」,发动了第二次反「地方主义」大战。两次反「地方主义」,共有3万多广东干部受整受贬,有4000多干部被遣送回乡务农,有70多人自杀,被冤为「地方主义」的华侨,更是不计其数。
1978年,习仲勋南下广东就任广东省委书记,开始主持平反广东「地方主义」,但仅仅开了头,习仲勋就上调中央书记处。接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任仲夷,在南下之前受主要领导同志嘱托平反「地方主义」。1980年10月底,任仲夷以调和、折中、留尾巴的方式为冯白驹、古大存地方主义反党联盟案平反。1982年4月7日以任仲夷为首的广东省委上报中共中央要求,彻底为地方主义平反割尾巴,到1983年2月9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彻底为冯白驹、古大存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到1994年4月, 中共中央下达关于为方方彻底平反的通知--历经15年的反复伸冤,广东反「地方主义」冤案才算真正彻底平反。
官场大变局本土派渐凋零
到改革开放后,广东因其特殊的经济地位,导致广东官场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亦有特殊的地位。外媒对近年来北京向广东空降官员的评价是「掺沙子」。媒体还盘点了近10年被查处的广东高官,除前深圳市长许宗衡来自湖南外,广东省人大副主任于飞、欧阳德、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周镇宏、中山市市长李启红、茂名市委书记罗荫国、揭阳市委书记陈弘平、肇庆市委书记邓耀华等,均曾是广东「本土实力派」。媒体认为,随着广东本土高官万庆良落马,广东政坛本土派日渐凋零。
这种局面也许是媒体的误读,但仔细分析,与中央对广东官场的治理不无关系,也与胡春华南下广东后的低调反腐密不可分。胡春华主政广东以来,始终低调,既不提施政思路,也没有大动作,给人的感觉是他只想平稳过渡。但在去年年底,胡春华一纸批示,三千警力围剿汕尾陆丰第一大毒村。时隔约两个月后,他再次出手,以央视曝光开道,对东莞展开三个月的大扫黄。外媒评价胡春华是蛰伏既久,一出手就猛准狠,显示他有备而来,有的放矢。分析指,胡春华此举一方面是要仗剑立威,整肃广东地方势力,强树自身威信;另一方面是要以雷霆手段,显示他贯彻落实习近平有关广东批示的决心和忠心。
其实,中央对于有能力的广东干部,是委以重用的,多位长期在广东任职的高官正在「走出去」。如王蒙徽2011年在云浮市委书记任上异地升任福建省副省长,并在去年入列省委常委改任厦门市委书记;现任四川省副省长甘霖是在2012年初由珠海市委书记升任。除省际交流外,还有广东和中央之间的互动,如2013年5月,广东省副省长刘昆进京任职财政部副部长等。
新书记任学锋熟悉港澳
由於毗邻港澳的关系,广州市委书记在港澳地区的关注度很高。此番,中央选中任学锋,就与其专家型官员、懂经济、熟悉港澳密切相关。
从履历看,任学锋属於典型的「懂经济」的官员。自1992年起,任学锋先后担任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业务处工程师,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总公司工业投资部副部长、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等职。在产业园区任职期间,任学锋获得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4年7月,任学锋被调到香港,开始执掌香港津联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担任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董事长等职。津联集团是由天津市政府出资、在香港注册的国有全资企业,是天津在境外最大的集团公司。「任学锋上任的时候,津联集团情况并不好,他可以说是临危受命」,有相关知情人称,任学锋英文好,又曾在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运作过资产重组,就被选中。据公开资料很难看出任学锋在津联工作期间具体做了哪些工作。不过有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07年,该集团从投资200万港币发展到总资产150亿港币。
执掌津联集团4年后,2008年,任学锋正式走向政坛,升任天津市副市长。在天津市领导班子中,他分管服务业、商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旅游、口岸服务、合作交流、对口帮扶、外事、涉港澳台事务、侨务等工作。据了解,出任天津市副市长以来,任学锋多次代表天津出席达沃斯论坛,主持天津之夜等推广活动,在一些推广活动上,任学锋都是用英语主持,不用翻译。他还是南开大学的兼职教授,南开大学2008年工商管理导师名单中,就有任学锋的名字。
分析人士认为,任学锋在国企的工作经历、任天津市副市长后的工作经历,都切中了广州市委书记这一岗位的需求。分析指,任学峰主政广州后,经济方面可能的看点有:利用以往主管外贸商务工作的优势,拉动广州对外引资,提升广州对外商的投资吸引力;利用任学峰参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和在天津高新区任职的经验,助力广州的国家级新区--南沙新区及广州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的发展;任学峰有主持天津驻港视窗企业的经验,或将促进广州和香港两大城市在粤港澳合作的背景下加强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往来,提升穗港合作水平。
2012年9月,国务院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南沙新区已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新区之后的第6个国家级新区,定位立足广州、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但几年时间过去了,南沙新区的开发突破不大。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任学锋任职滨海高新区的经历将有助南沙新区的发展提速。天津商务系统人士也分析,预计任学锋到广州后可能会抓紧推进南沙新区建设发展,还会根据广州的特点和优势,抓大项目,特别是龙头项目。他分析指,「因为他非常清楚,一个龙头项目会带动4倍配套产业价值。」
但也有观察人士表示,天津、广州在经济增长方式、市场环境、地缘上差异较大,两地官员的发展思维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新书记而言,从天津到广州之间的角色转换,是机遇,也是挑战。
编注:本文由香港《镜报》供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