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移民生活:面对现实,想起过去


 
与其在家里窝着,还不如随外孙子去参观他们新搬的办公地点,以便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也是周六这天,气候宜人,不冷不热,又不堵车,半个多小时就到目的地了。
 
啊,原来是繁华的皇帝街那座高三十一层的富丽堂皇的大楼。进得楼去,映入眼帘的俨然是一座华丽的商城,林立的大商店,虽假日不营业,但风姿绰约的男女模特儿,驾驭着各式各样的高档名牌服装栩栩如生,潇洒自如的站在那里,招惹得过往行人,不得不驻足多看几眼。未走多远,左边有好几处电梯,我们上到三至四层是他们公司六万六千多尺的占地,按部门分区摆满了电脑桌,足足有四、五百张,硬件设备也很齐全。有谈话间、有临时休息室、还有休闲的座位间和高管区。彰显出大公司的气势恢宏。这可能也正是他们公司要从本来就很豪华的大楼搬到这里的经营理念吧。
 
这样的场面,对在艰苦年代工作了一生的我们这代人来说,是在我们国家富强起来不久就退下来,根本没有机会享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故而,瞅那儿都觉得惊讶、新鲜、甚至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一边参观着,一边在头脑里盘旋一个问题,对这座楼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向女儿说出了我的想法。女儿笑着说:你忘了,我曾在这里办过公,那是在二十层。我说:怪不得我有点印象呢。记得她曾带我来过两次,第一次是在下班后,只在楼下商城转了转,又上到她的办公地点,远远的看看,并未进办公室。第二次好像在看什么演出去办公室拿票,那时人家办公室是封闭式的,也未进去,就这蜻蜓点水的两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至今不忘。谈起那时还算年轻,刚刚退休,就来到这里,当时只有六十多岁,对现在来说,还算中年啊。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怎么我家两代人都有幸在这座不平凡的大楼里有过一席的办公之地呢。是巧合,也很难得。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的必然,过了二十年,儿子追过了母亲也是历史的必然。今天,母子在这里相会看到了各自的办公地点,当然自有一番思绪万千。
 
现在的年轻人,富来生富来长,从好的大学出来,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好的工作环境,可他们有他们的另一种艰辛,工作压力大,竞争很激烈,即便天赋好,还得有实干精神,否则就有优胜劣汰的可能。莫说加班加点是常事,且在市中心上班,存车困难,只能坐火车上班,经常是无座位,一直站到终点,下车还要步行十多分钟。再晚了,火车过了,再转乘地铁,天天如此,也够辛苦。幸运的是,女友就在对面的楼上班,除工作时间外,两人形影不离,也是一种工作之余的精神弥补。

 
光阴一去不复返,一晃二十年过去了,那时女儿在某新闻机构工作,正当风华正茂,凭着她的英文优势,也是刚从学校出来就找到了好的工作,但工作紧张,要求高,每早上班前,还要急急忙忙把儿子送到幼儿园,然后坐电车去上班,所以说天下没有哪位母亲不付出一定的代价就能把儿子培养成才的。那时他们上班,我在家里帮她照顾第二个孩子,到了中午,推着小车,坐着二孩子,去接大孩子,然后在住家附近的公园带着他们踢球、玩滑梯,玩儿够了再回家。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的过了好几年。回想往事,宛如昨日。如今的外孙子,已成长为一个颇有实干精神的小伙子。难怪我们垂垂老矣。



我们鼓励所有读者在我们的文章和博客上分享意见。We are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a lively but civil forum for discussion, so we ask you to avoid personal attacks, and please keep your comments relevant and respectful. Visit the FAQ page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