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胡锦涛和姜堰》节选 (163)

—— 缪荣株:童年
来源: 缪荣株
 
 
编者按:在当今的中国,写一部政治名人,尤其是写前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先生和其家族的历史是需要勇气、毅力和责任感的。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市姜堰区作协副主席,《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名人》主编缪荣株的作品《胡锦涛和姜堰》,将与世人分享胡锦涛先生和胡氏家族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大中报将陆续刊登此书的一些章节。
 
要做成酱油豆儿,先用一只“牛头缸”温水泡盐,名曰“打盐汤”。盐汤晒一天后,就把“黄儿”倒入缸内,放在天井中日晒夜露。若有雨,用斗篷盖。因为是夏秋,苍蝇多,一有苍蝇叮了,就会生蛆。为了防止苍蝇入侵,人们用篾片扎一圆框,绞上蜘蛛网,遮盖缸口。酱油豆儿越浸越烂,颜色越来越浓。二三十天后,酱油豆儿就可以抽出浓浓的酱油,味道十分鲜美。老百姓做菜,就用自制的酱油,既经济又实惠。此时,酱油豆儿就可以当菜了。主妇舀半碗酱油豆儿,放上葱花在饭锅上一炖,香味浓郁,是那时候上等的下饭菜。酱油豆儿一般很咸。一碗酱油豆儿全家人可当几天的小菜。据说,一些勤俭的老人一只酱油豆儿要咬成两瓣吃……)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王巧姑怕孩子们吃酱油豆儿多了成咸喉子,包括涛涛在内,五、六个孩子每人一碗粥只准放上三个酱油豆,由巧姑奶奶分配,巧姑奶奶的孙子、侄孙子也是一样。四老太家大人和孩子的衣服,常接济王巧儿和王三儿家里的人。曹桂林小时候穿的一件黑哔叽的长袍子,就是小时候胡增钰穿的。
 
王巧儿年纪大以后,胡家的人将她当成自己的上人一样抚养。她平时能动时帮胡家扫扫地,抹抹桌子。王巧儿高个子,大胖子,晚年头发秃光了。1958年农历正月,王巧儿在胡家病重了,这年,她84岁。在生病之前,王巧儿已经在床上躺了好长时间,四老太到处张罗着为王巧儿治病。病治不好,王巧儿家里的人正月里将她接回家,二月初九就去世了。四老太家的人为王巧儿养老送终,专门派人去曹堡看望她,还送来了买棺材的钱。这一年,王巧儿的孙子曹桂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还去看望过四老太,并在她家住了一宿。

 
21世纪初年,胡锦东回姜堰看望舅母洪凤珍时,打听他的保姆王巧儿的家,可是没有人知道。
    
 (十二)
 
涛涛上学路上,都要经过稻河上的通仓桥。昔日的稻河、草河头一带是涛涛常去玩耍的地方。草河头上各种船只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有柴草船、粮船、瓜菜船、鸡鸭蛋船、粪船,还有往返于上海,贩卖棉纱、白糖、杂货等的船只。河岸边店铺林立,粮行、草行、蛋行、饭棚、粥棚、家具摊、廉价衣服摊,捏糖人儿、拉洋片、卖花生瓜子、香烟洋火、香干臭干的小贩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解放初期没有化肥,没有煤气,农民要进城买粪肥田,城里百姓举炊要用砖灶燃草。买柴草的市民,挑大粪的农夫,搬运的工人,船上船下,川流不息,挑抬不断,终年络绎不绝。草河头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成为城乡交汇的中心。(待续)





王巧儿的孙子曹桂林(左2006年69岁)
王三儿孙子曹桂芝(右2006年67岁)


旧时,从西坝口向北,稻河两岸分布着众多粮行、盐栈和过载行。
图为大雪过后的稻河繁忙景象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