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胡锦涛和姜堰》节选 (203)

—— 缪荣株:李文瑞
来源: 缪荣株
 
编者按:在当今的中国,写一部政治名人,尤其是写前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先生和其家族的历史是需要勇气、毅力和责任感的。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市姜堰区作协副主席,《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名人》主编缪荣株的作品《胡锦涛和姜堰》,将与世人分享胡锦涛先生和胡氏家族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大中报将陆续刊登此书的一些章节。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在接待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说:我的祖籍在安徽,我出生在江苏泰州,我母亲也是江苏南通人。

 
看见过李文瑞(字淑芳,乳名兰珍)的人,第一印象就是长得很漂亮:身高1米60,瓜子脸,双眸眼,右眉毛上方有一颗小痣、烫卷发、穿旗袍、苗苗条条。她性格文静,学习成绩优秀,与同学相处和睦。不过,老人们形容李文瑞苗苗条条不是这样说的,她们说李文瑞身材好,不像现在人说的是魔鬼身材,而是说水蛇腰。
 
从海安县曲塘镇向北22公里至白甸镇,过东塘河大桥,就到了李文保的故乡施溪村(又叫施家溪,乡政体制改革后,白南、联盟两村合并到施溪村,旧时属沙岗区白甸乡二村,沙岗俗称沙岗梓)。白甸位于海安县西北角,东邻双溪、墩头、瓦甸;南接沙岗;北面隔一条运盐河与东台县后港镇交界。据《海安志》载:相传唐朝时,白甸原是一个墩子,墩子上有很多人居住,四面环水,河面宽阔,日夜水光闪耀,白茫茫一片,故名此墩为白甸。白甸在民国时期曾隶属于东台县,1944年后隶属于紫石县民主政权,1948年3月,紫石县改称海安县。
 
白甸一带地势低洼,老百姓建房都选择在高墩上,即使没有高墩, 也挑土夯高。李文保的老家在施溪大桥东边,河南十一组的一个土墩上,老家后边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土墩取的土挖的是房址西侧的土,形成了一个一亩大小的大河湾,用作水码头。原址前后两进6间,七架梁,中柱一人抱不过来。过年时,厅屋里挂六盏大红宫灯。东西厢房各4间,西厢房前面有假山,西厢房上面有两间小楼,都是玻璃窗雕花。那两间小楼是长工们住的地方。堂屋的会客室是响厅。白甸是水荡子,小桥都是用杂树或毛竹捆绑成的,在上面走很艰难,也很怕人,出门无船不行。李文瑞家人来来往往都从水码头上乘小船。小船前边有一人划的两把杪,一把管方向, 一把划杪前行,从那儿走到四面八方。
 
李文瑞娘家住在海安县白甸镇施溪村十一组的水荡子,那时那儿没有学校。1927年8月,李文瑞8岁时初小就读于海安县曲塘镇南庄附近的湾周小学,高小是在广武小学(曲塘小学的前身,至今已有100年历史),寄宿在婆婆家。广武小学(广武书院)创办于1907年,首任校长苏后青(1865-1948)系清末秀才、现代教育家,曾在北京、南京等地的高等学府教书。为了创办乡村小学,他放弃高薪、离开闹市、迁居农村。苏后青热爱乡村教育事业,他曾写对联表达兴学夙愿,勉励学生珍惜时光,勤奋读书:“兴学为怀,垂老未隳素志。读书宜早,诸生须惜光阴。”此对联至今仍是曲塘小学的办学理念。(待续)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