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评论/观点:肆虐的Omicron疫情是黎明前的黑暗

Omicron may well be the storm before the calm
来源: 南茜编译
 
飙升的Omicron感染率,学校关闭的威胁以及被延迟的医疗手术让我们似曾相识,好像又回到了2020年的12月。但据《环邮》一文,当前的疫情逆境仅仅是黎明前的黑暗。
Soaring Covid cases, the threat of school closure, and delayed surgeries have brought a sense of déjà vu – feeling like Dec. 2020 all over again. But the Globe column says it may just be the storm before the calm.  
新冠Omicron变体出现的时间简直是再糟糕不过了。寒冷的天气里我们往往不出门,使我们更易感染室内传播的病毒。节日的到来增加了我们购物、社交聚会的机会,也给病毒的传播制造了更佳的环境。


 
肆虐的Omicron带来的恶果是明显的。随着病例数激增,许多加拿大人不得不取消假期计划。随着学校面临再度关闭以及理疗手术延期的厄运迫在眉睫,感觉又回到了 2020 年 12 月。
 
然而你应该明白,加拿大今天的疫情却与去年此期有着很大差别,尽管那种绝望的感觉似曾相识。
 
2020年12月下旬,COVID-19疫苗才刚刚开始推出。加拿大医疗当局明智地选择拉长两针接种间隔以首先保证大面积接种第一剂,这一接种策略提高了接种人口的免疫功能,也使疫苗得以提供更强的保护功效。
 
虽然事实证明,接种两剂疫苗者对轻度Omicron感染的保护作用远低于其他病毒变体,但第三剂却大大增强了对那些已经接受过两针mRNA或阿斯利康疫苗接种者的保护功能,即使混打前两剂疫苗者也享有类似保护效应。两剂mRNA疫苗还提供了针对Omicron重症患者的强大保护作用。

 
幸运的是,大约87%的12岁及以上的加拿大人已经接种了两针疫苗,并且加国正在逐渐提高5至11岁儿童的疫苗接种率。至今为止数百万成年人已经接种了三次疫苗。目前接种的总疫苗量每天增加约400,000剂,其中大部分是第三剂疫苗。
 
Omicron检测呈阳性者出现于各年龄段,但很多人没有或几乎没有症状,来自它国证据表明Omicron患者症状较轻。这大概因为疫苗接种或以往的COVID-19感染提供了群体免疫力,同时,病毒自身的毒效也在减弱。
 
自疫情爆发以来,治疗手段也不断改进。疫苗开发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临床试验,一些新冠治疗手段效果获得了证实。包括使用抗体鸡尾酒的被动免疫;适用于感染早期的抗病毒剂和单克隆抗体;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疾病患者的类固醇、血液稀释剂和免疫系统调节药物以及更有效地增加通风换气系统等。简而言之,我们现在可以做到预防和治疗COVID-19的各种病毒感染。

 
当然,加拿大仍面临着新冠疫情的挑战。具有惊人传播能力的Omicron在许多省份都创下了每日感染新纪录。测试和追踪系统已无法满足需求。毫无疑问,病毒袭击对象还是那些从未接种疫苗或易感染者,且这些人很容易患上Omicron重症,让加国医院人满为患。随着很多医护人员感染病毒,Omicron还是会让医疗系统不堪重负,手术积压恶化。同时,那些感染病毒者不得不在家隔离一周以上,而与病患接触者也不得不自动隔离。
 
但长期封城也难以将病毒彻底消除,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传染疫苗接种,以及医疗能力来制定措施进行防范。短期防范措施有利于实现长期目标,既减缓感染上升速度,从而获得充足时间施打第三剂疫苗,并减少医疗系统负担。虽然感染“长期新冠”的风险仍无法确定,但减缓感染速度和更大量的疫苗接种可使很多人避免患上“病毒后遗症”。
 
今天一些省份采取严格医疗措施减缓感染速度,但另一些省份却冒险行事,毫无限制措施,今年夏季某省噩梦就是前车之鉴。

 
尽管如此,这一快速传播的病毒浪潮很可能使黎明前的黑暗。如果Omicron没有Delta那么高的致死率,那么Omicron代替Delta可能会减少死亡人数。同时,随着Omicron在未来几周内传播,那些感染了病毒者很可能有能力抵御与Omicron有相同遗传因素的变种病毒。因此,虽然目前尚不能准确预测,但Omicron会加速SARS-CoV-2病毒向区域性流行病毒的转变,既造成间歇性感染高峰但不再是祸害全球的大流行。
 
不管疫情是否会有圆满结局,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低收入国家会遭殃。这些低收入国家中,仅有8%的人口接受了第一剂疫苗。这一现象必须立即得到改善,不仅仅是为全球免遭类似Omicron这类变种病毒的再次袭击,更是因为这样做才符合道德标准。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