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国经济:Omicron疫情新浪潮影响加国央行加息决定

来源: 南茜编译


高就业率和工资增加下的劳动力市场的迅猛增长是通胀上升和央行提高利率的先决条件。但Omicron却扰乱了这板上钉钉的加息趋势,迫使央行从新考虑提息决定。
An accelerated market – from full employment to wage gains is textbook conditions for rising inflation and BoC’s rate hike decisions. But Omicron has tossed a wrench into that machinery, forcing the central bank to reassess the interest rate decision.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加拿大:对你生活或有影响的2022年最新26项法规生效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加拿大央行将收到本月有关加息决定的大量信息。问题是目前的疫情Omicron新浪潮会减少这些信息的有效性。

央行将于1月26日宣布利率决定并提供银行经济和政策前景的重要文件,既更新的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而至1月26日前,会有影响利息决定的一系列有关经济现状的报告出台,这包括本周五的就业现状报告,以及19日的有关消费指数的报告,这两份报告都对央行2022年的利息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央行还将收到有关制造业状况、国际贸易、消费需求和住房市场现状的信息。

与此同时,央行将于 1 月 17 日发布的商业和消费者信心季度调查将提供对通胀预期和支出计划等关键因素提供重要信息。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信息会影响央行决策委员会将做出的加息时机是否到来的决定。

然而,1月初风起云涌的Omicron的疫情浪潮却会使这些显示仅仅数周前提供的经济现状的数据被视为过时信息。加拿大央行行长 Tiff Macklem 和他的同事面临的挑战是,在病毒变种的出现今天,这些信息是否仍为有效,以及疫情现状已威胁到这些数据的可靠性。



这些数据本身肯定会为该银行提供强有力的理由在春季进行加息。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加息的时机已经到来。

央行行长Macklem 先生承认,通胀是一个比预期更持久的问题。去年11 月物价指数同比增长 4.7%,连续第九个月高于银行 2% 的目标。央行在 2021 年的最后几周暗示其对通胀的耐心正在消退,而且它现在对任何进一步上升的价格压力都非常敏感。

劳动力市场似乎越来越成为这些通胀风险的主要来源。从许多方面来看,加拿大非常接近充分就业,工资增长已经显示出加速的迹象。这些是通胀上升的因素也是典型的央行加息的先决条件。

Omicron打乱了这种几乎板上钉钉的加息趋势。至于其扰乱程度为何目前还未可知。

对于 Omicron 将如何影响加拿大和全球经济,目前也是未知数。这不仅仅是因为未来难料,也还因为我们从过去疫情经验中也未能获得确定信息。以往 COVID-19疫情 浪潮对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复杂而难以分析清楚的。



以往的疫情风波影响了经济;但加国经济都在每次疫情风波引起的放缓后呈现强劲地反弹。尽管如此,去年春天的第三波浪潮后使第二季度经济出现萎缩并出现了通胀,因为公共限制措施导致了供应链中断和消费者行为改变。

我们大概可以假设 Omicron 将在第一季度阻碍经济增长,但究竟是多大幅度的影响,谁也说不准。旨在遏制病毒流行的限制措施会加剧对商品制造和运输的巨大压力,同时限制消费者的选择——从而助长通货膨胀。不过,与此同时,经济活动的减弱会缓解一些通胀压力。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基于以往经济在疫情浪潮后的强复原能力,我们可以在不使经济复苏大受影响的情况下平安度过 Omicron 风暴。这虽不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但也不是十拿九稳。

因此加拿大央行实际上是摸着石头过河。劳动力短缺导致的经济发展障碍,但同时经济可能缓慢增长。近期的通胀风险趋势可能上升或下降,但鉴于通胀率已经直线上升,因此近期通胀走高的风险更大。虽然经济增长道路不会平缓,但终究不会放缓太多。



不管加拿大央行是否预料到这种经济走向,它已经准备好了某种方案,既在三周内做出不急于加息的决定。

Macklem 先生在上个月的一次媒体发布会上称,在该银行开始加息之前,它将首先放弃其“前瞻性指引”:在以往 18 个月的每次利率公告中,央行都声明将保持其主要利益利率不变,“直到经济疲软被消化,从而可持续地实现 2% 的通胀率。”

央行的这种做法看起来非常谨慎,既放弃1月份公告中关于利息走向的声明,这么做可使加息的决定成为未来决策的核心事宜,同时给央行以充分时间了解Omicron的经济影响力。这种回旋余地目前看来是非常宝贵的。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