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拿大和美国很相似,但又彼此不同!这是因为当年立国的方式不一样"

'Canada and the U.S. are close. But they are distinct - and that's by design'
来源: 大中网/096.ca 王飞

(大中网/096.ca讯)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发表了一篇Donald J. Savoie的评论。他是加拿大蒙克顿大学公共行政与治理研究会主席。评论说,加拿大和美国,作为北美洲的两个主要国家,在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尽管如此接近,加拿大和美国在许多方面又展现出显著的差异。

1961 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J. F. K.)望着加拿大宣布:"地理使我们成为邻居。历史使我们成为朋友。经济使我们成为伙伴。彼此需要使我们成为盟友。一切都如此紧密将我们联系在一起,任何人都不能将其分开。"

63年后,美国候任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叫嚣,加拿大应该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美国对加拿大的补贴竟然高达1000亿美元,加拿大人是“不快乐的公民”。

然而,历史不仅让加拿大和美国成为朋友,也展示了加拿大和美国在许多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差异。

美国诞生于一场独立战争,这场革命赋予了美国新的政治体制,让美国彻底摆脱了过去,建立了本地政府。美国将制衡政治权力纳入宪法,其目的是确保没有人会像过去的君主那样独揽大权。

美国模式显然行之有效。它为历史上最强大的经济引擎提供了动力,其他所有国家在本世纪和上世纪都在奋起直追。美国吸引了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移民,目前拥有近3.5亿居民。当地企业家们不必为推广产品和服务而四处寻找市场。他们只需放眼国内,因为那里的规则和制度连贯一致,易于理解。

加拿大的诞生与美国不同,是一系列妥协的结果。忠于英国王室的保皇党人(the Loyalists)被迫逃离美国,其中大部分人一路北上。保皇党人没有革命的想法,他们对加拿大政治体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通过与美国身份的对比来定义加拿大身份。

然而,他们很快意识到,与法国人结盟才能生存下来。他们打造了一个受英国启发的,完全不同于美国的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制度。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大陆国家,以抵御来自美国的压力。同时,为了让东岸和西岸彼此经济流通,他们又做出了更多的妥协,这就是确定加拿大独特身份所付出的代价。美国国徽(国玺)上刻的是“合众为一”(E Pluribus Unum),这一理念在加拿大并无历史渊源。

打造和保持加拿大独特身份的斗争永无止境。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保持独立,并与这些领域的巨头相抗衡,并非易事。对于加拿大的企业家们来说,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但社区分散的小市场上推广产品和服务也并非易事;这迫使他们在加拿大境外寻找市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社区安排更紧凑,加美彼此都相信自由市场的好处,也都理解企业家们的在美国做生意能推动北美经济向前发展。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两国的经济是一体化的。

认为美国补贴加拿大的观点是错误的;只需稍加思考,我们就会明白补贴和贸易赤字并不相同。毕竟,加拿大只能卖能源,卖矿,卖木材和卖其他自然资源,美国进行的是财富附加值更高的加工业。对此感到担忧的应该是加拿大,而不是美国。

加拿大人从来没有想过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坚持加拿大身份的斗争可以追溯到近160年前。加美彼此从相近的地理和历史以及对方那里获得了许多好处,但加拿大人坚持继续做加拿大人。

川普回顾其他历史教训也是明智之举。美国1930年的《Smoot-Hawley关税法》加剧了经济大萧条,而经常将股市作为其政绩晴雨表的川普应该记得,1929年至1932年间,美国股市下跌了89%。加拿大和其他25个国家也以关税作为报复,导致全球贸易在1929年至1934年间下降了66%。简而言之,美国不让别人好过,自己也不会好过。

多年来,尽管遇到了一些非常困难的挑战,加拿大人还是努力使加拿大位列全球的一极。任何人都无法拆散加拿大。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