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说公司要涨价就火冒三丈!川普在这点上与拜登如出一辙(观点)

(大中网/096.ca讯)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日前发表了一篇Gus Carlson的评论。他是该报驻美国的专栏作家。评论说,从 “美国每分钟都有一个傻瓜诞生”的虚假说法到 “美国公众之所以美国公众只是因为他们愚蠢”这句戏谑的电影台词,大众文化中充斥着关于普通消费者易受骗的说法。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公司通过想方设法向他们出售他们并不需要的东西而致富。他们会寻找一切借口,通过提高物价来提高利润率。
最新的例子就是,美国总统川普指责,沃尔玛和亚马逊等零售公司,还有福特汽车和美泰玩具等制造商公司,都在利用关税作为涨价的借口。
他警告(a shot across the bow)说:“我会关注你们的。”然后建议这些公司 “默默消化”关税,而不是以提高物价的形式把痛苦转嫁给消费者。
川普的反对者扬言,这场斗争是总统挑起来的,他的关税政策所带来的任何连锁反应都是自找的。简而言之,他只能怪自己。
川普的支持者则反驳说,任何哄抬物价和随之而来的抱怨都只是证明了川普的战略观点正确,如果有更多的美国本土制造、更多的国内上下游产业链,就可以降低物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广泛的经济繁荣。
大型零售商表示,在美国制造业大规模恢复之前,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到海外采购商品以满足公众需求。特别是对于沃尔玛等公司来说,它们的商业模式根植于向注重性价比的美国公众提供价低、量大和质优的商品。
川普眼中的本土繁荣新时代与当前现实之间的差距,对于预算紧张的消费者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美国议会流传的美国鞋类分销和零售商协会(FDRA)的研究报告试图说明这一点。研究显示,一双在越南制造、在美国售价为 19 美元的儿童旅游鞋,新关税后的价格为 24 美元。由于美国零售商订购了数百万双这样的旅游鞋,每双 5 美元的额外支出增加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不难得出,进口商必须支付关税,而收回额外支出最明显的方法就是将关税转嫁给消费者。
尽管川普的关税政策广受争议,但他并不是第一位在消费者物价和通胀水平问题上与工商界角力的美国总统,而消费者物价和通胀水平一直是选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拜登和他的副总统哈里斯(Kamala Harris)都曾表示过,美国大型零售商利用高通胀作为涨价的幌子,肆意哄抬物价。在拜登的总统任期内,美国的平均通胀率约为 5%,而过往几年要高得多。
真正的问题在于此: 关税是否真的对美国公司造成了伤害,以至于他们需要提高物价自保?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关税对零售业的影响要到今年夏天或下半年才能真正显现,因为大多数大型零售商仍在销售新关税前的存货。
这一点与川普的担忧不谋而合,即美国公司现在已经利用新关税作为哄抬物价的借口,来榨取消费者。
有趣的是,川普和拜登虽然在大多数问题上处于对立面,但在如何处理不公平提价的美国公司问题上却是一致的。
据报道,川普正在考虑继续执行拜登任内的几种策略:从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展开全行业调查,到对特定产品和公司利润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查以及新立法。甚至通过总统行政令实施物价管控也是一种选择,这让人想起尼克松 1970 年的《经济稳定法案》(ESA)。
美国联邦政府的干预能否抵消真实的或是虚构的关税影响,还有待观察。与此同时,消费者被夹在中间,期待川普重振国内制造业的战略迅速完成,以抵消关税带来的物价压力。
在此之前,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仍然会有美国公司欺负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