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买楼花如同买烫山芋,如今安省的买家吃尽苦头(上)

Ontario real estate preconstruction buyers learned a bloody lesson (Part 1 of 2)
来源: 大中网/096.ca 王飞

(大中网/096.ca讯) 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报道说,对于许多多伦多楼花的买家来说,在市中心举行奢华的动工派对或乘坐巴士游览安省乡村的迷人村庄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如今,安省许多公寓大楼和新小区已接近完工面临交付,而这些楼花单位的买家当时签合同时房价很高,但利率很低。

有些刚需买家难以获得所需的融资贷款,有些则是投资者,他们不愿意贱价转手。

业内人士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这一部分皆保持警惕。

LegalClosing.ca公司的房地产律师莫里斯(Mark Morris)将楼花合同比作期货,因为许多投资者推测房地产价格每年上涨10%或15%。

他说:"他们在房价高峰期的定下的合同远远高于实际房价。"

然而,这些投资并没有得到回报,随着利率攀升,安省各地的房价从2022年的峰值跌落。

因此,律师莫里斯预测,这部分市场的动荡将持续到2025年或2026年。

在多伦多,Harvey Kalles 地产经纪公司的经纪人库蒂安(Andre Kutyan)透露,从市内核心区到中城地区,不少新的公寓楼即将完工。

一些最初的买家也发现,现在的房价估值大大低于楼花合同价格。这让买家争先恐后地寻找其他融资方式,或尽快出租或出售,或寻求法律咨询是否可以直接放弃合同。

虽然最近几周房地产交易市场上的公寓单位交易量有所回升,但对于那些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购买公寓楼花的买家来说,困境并没有缓解。

经纪人库蒂安说:"这可能会给原本乐观的春季市场带来冲击,不确定性可能会动摇房地产交易市场买家的信心。"

一位小企业主花56.5万元在多伦多市中心购买了一套面积为370平尺的公寓楼花,之后他向库蒂安寻求建议。这位投资者在按揭贷款利率约为2%的水平时获得了贷款预批文件,当时交了14.1万元的定金。

据库蒂安介绍,某家主流银行如今在贷款方面比较保守,不会向这位投资者提供他所需金额的按揭贷款;另一家非主流贷款机构派来了一位估价师,预估目前的楼花价值为 45万元,比当初楼花合同价格少了11万多。

此外,这位投资者还需要额外支付 8万元的过户费和开发费。

总之,他需要额外拿出14.1万元才能保住原来的定金,然后还需要支付按揭贷款月供。他不得不用他原本的住宅做信用额度(LOC)。

经纪人库蒂安说:"这样的买家似乎一夜返贫(lose shirt)。投资者最好寻求法律和会计建议。他们想当房地产大亨,但他们手上没有金刚钻,还想揽这个瓷器活。"

库蒂安介绍,一些投资者被专门销售楼花并获得丰厚佣金和奖金的经纪人忽悠。在丰厚的奖励下,许多经纪人并没有为客户的最大利益着想。

库蒂安指出,在安省,签订楼花合同的买家有10天的冷静期来好好考虑。在此期间,他们应该请律师审查文件。

他说:"通常情况下,律师至少会限定开发费用的上限。"

有些投资者会在购房一段时间后将楼花合同"转让"或出售掉。但当建筑接近完工时,就不可以这样操作。

如同击鼓传花般,"接盘侠"拿到了并不划算的楼花合同。

Mortgage Outlet公司的按揭贷款经纪人兹拉特金(Leah Zlatkin)发现,购买楼花公寓并打算在交易市场上出售的投资者通常会确保合同中的条款允许他们这样做。许多投资者在大楼完工之前就及时退出了。

她看到大量刚需买家本打算住在新盖好的公寓里,但现在房价评估发生变化。

她说:"真正的风险在开发商交房的那一刻。意想不到的情况就是你的房子贬值了。"

如果可以,兹拉特金建议客户动用积蓄来支付更多的首付款。如果不行,她建议他们向家人借钱。第三种选择是尝试及时转让楼花,最后一种办法是从私人贷款机构获得融资,但这种贷款的利率和手续费往往很高。(未完待续)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