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垣山:毛泽东的慷慨与习近平的豪气

来源: 垣山
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访美及联合国,志满意得地回到北京举起酒杯贺国庆。习此行以380亿美元大手笔购波音飞机。还免除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债务120亿、助发展中国家对抗气候变化31亿、供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20亿、供中国与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10亿、对非盟无偿军援1亿、以及对联合国妇女署援款1千万,总共撒出182.1亿美元。习近平的豪气与当年毛泽东的慷慨,有得一比。
 
文革时期的中国鲜有电视,记忆中的媒体除了电台报纸就是电影新闻纪录片了。那时中国每年的外汇收入大概就几百万美元,可非洲国家的领袖们频频访华,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回,总要带走1千万或2千万美元不等,有的还重复来华收受援助。面向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那时自己都穷得叮当响,哪来的钱支援第三世界?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伊朗的艾什拉芙公主,应邀访华受到超国家元首般的隆重接待,中国那时急欲借得因石油暴富的伊朗的几十亿美元贷款。那时与美苏交恶的中国在世界上是很孤立的,既无融资渠道又欲在国际上打开局面,伊朗的这笔钱对中国太重要了。这钱不是用于国内建设,而是用来在国际上拉票,以期进入联合国。
 
毛泽东慷慨的对外援助,看似有些许冤大头的成分,如援阿尔巴尼亚仅得国际共产主义的虚名,但援朝援越却有区域安全的实际功效。至于借钱援非,那时国人多有疑憾和不解,为什么要给“黑人兄弟”那么多钱。今天应该明白了,没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就不是正常的国家,改善不了国际关系自然不能开展正常的国际贸易,而日后的邓小平中国的开放也就无基础和条件,更进入不了世贸组织,今日中国哪有可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毛泽东的浪漫理想主义只是针对党内和他的臣民而已,在国际关系上应该说中国政府还是很实用主义的。可以说邓小平的成就离不开毛泽东的铺垫。
 
从邓小平时代起,中国的对外援助渐入理性,比较遵从市场规律。邓小平使援阿及援越援朝的冤相不再,江泽民除了入世贸将中国推高一个台阶,也不做蚀本援外。胡锦涛时国家财富和经济实力空前高涨,以奥运会和北京中非合作论坛暨非洲国家首脑会议为平台,打造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一口气免除了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债务200亿美元。中国尚有一亿多人还未脱离贫困,国家环境的恶劣状况尚需花钱治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势头的缓减日趋严重,大手笔的撒钱是冤大头的返潮,或是惯性使然?新的疑憾和不解再次泛起。如今借给委内瑞拉50亿还期遥遥,秘鲁等南美诸国又欲向中国借钱,为获印尼的雅万高铁合约中方不惜接受项目资金不占印尼政府预算及无需政府担保。不以经济规律办事的做法,不知会否扩散到一带一路的大战略。
 
习近平中国梦的外延应该是一带一路,可谓雄心勃勃。以贯穿和围绕欧亚大陆的大战略,从亚力山大到成吉思汗,从奥斯曼帝国到大英及沙俄,凝聚了多少伟人枭雄的梦想。一带一路的形成,将使欧亚大陆成体系,从而使非洲为附庸,将美洲撇在一边。美国会怎样想,西欧与俄罗斯又欲担当什么角色,事关世界的重组,这盘棋是中国一家能下的吗。所以没等到撒钱铺路的开始,以美日加为首的针对性撇除中国的TPP(环太平洋贸易伙伴)之类的贸易区域组织将不断出现,习近平是继续赶趟呢,还是另起炉灶自成体系(如亚洲开发银行),或者撒钱作公关及铺垫,挑战不轻呐。
 
毛泽东的慷慨援外,在憨厚撒钱的表象下,行对外突破使国家罢脱困境的务实奇招。习近平的豪气撒钱,不会是由胡锦涛的惯性使然,应有其对外战略的考量。但对于TPP之类的成员国如越南智利秘鲁等国,中国是否还将继续兄弟般的大方金援值得反思。我们可以欣赏国家领袖的豪气冲天,但却缺乏途径认可国家领导人的雄才伟略。人民对政府的花费和政策无缘置评更无法影响。一个对外施展雄心的国家,往往是内部团结、和谐活力的社会。反之,以外进寻求罢脱内政危机的政权往往难以持久。在外患并非是头号挑战的中国,对习近平而言国内的形势似乎相当严峻。除了经济下滑和环境资源的困境,中国从未在真正意义上令人心悦诚服地解决执政党的合法性问题。对内维稳始终是政权的头号挑战,所以维稳经费超越国防预算和官员的惊人腐败成了中国的常态。当打天下坐天下的专制主义仍是中国的政治现实和规则,除了器物的进步,满清覆亡后的114年中国几无进步可言;而共产党除了徒有虚名的共产二字,则比谁都自私。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